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乔布斯曾写信安慰不幸粉丝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腾讯科技  2011-11-29    

  北京时间11月28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技术写手马克-米利安(Mark Milian)撰写的新电子书《给乔布斯的信: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电子邮箱收件夹》(Letters to Steve: Inside the E-mail Inbox of Apple's Steve Jobs)已登陆亚马逊Kindle,并跻身于前100大畅销书之列。该书揭露了乔布斯对于生死的看法。有一次乔布斯写信安慰一个痛失女友的粉丝说,“生活是脆弱的”。

  以下是摘录于这本新书中的部分内容:

  多年来,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并不愿意详细透露他的健康问题。在2003年,他罹患罕见的胰腺癌,这个消息直到时隔九个多月他完成手术后才公诸于世。后来,他又声称因为“荷尔蒙失调”而请了六个月的病假,期间他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但是后来,由于乔布斯一次次被拉近死亡,他对于人生和死亡的观点不再加以掩饰了。乔布斯的这些人生观散见于他接受的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中以及他与熟悉的或陌生的人的电子邮件往来中。“我并不认为我的生活就是事业。”他在2010年对《时代》杂志说,“我会做很多事情,并对各种事情做出回应。但这不是事业,这是生活!”

  乔布斯还与遭遇不幸的粉丝分享了他的同情和个人经验。一个名叫詹姆斯的男子曾对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说,在2010年4月20日,他曾给乔布斯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感谢他支持了一项器官捐赠计划。在这封信中,詹姆斯还提到,他的女朋友两年前已死于黑素瘤。乔布斯回复说,“欢迎你的来信,詹姆斯。我对你女朋友的命运感到非常难过。生活是脆弱的。”

  乔布斯公开谈论人生的时候并不多见,但是却令人非常难忘。在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毕业典礼大会上做了演讲。后来,他的这些话被广为传播,“记住,你很快将会死去。这是我在生活中每当要做重大决定时就会想到的一句话。因为几乎一切东西——所有外在的期望、所有的骄傲以及所有对尴尬或失败的恐惧——都会在死亡前面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他说,“记住你将会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没有理由不遵循你内心的想法。”

  他还说,“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去天堂的人也不想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所有人的宿命。没有人能够绕开它。这是必须的,因为死亡是生活中最伟大的发明,是生活的变革促进者。”

  人们经常会向乔布斯请教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乔布斯也往往乐于提供自己的看法。乔布斯以前所创立的NeXT电脑公司的销售主管鲍勃-朗格(Bob Longo),在被诊断患有癌症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给乔布斯打电话。朗格曾对《匹兹堡商业时报》(Pittsburgh Business Times)回忆说,他在患病后一直与乔布斯保持着联系。后来,当获悉朗格的手术获得成功时,乔布斯给他发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电子邮件表示庆祝。朗格说,“他的信通常都非常简洁。但是,这封信的后面附带了20个感叹号。”

  即使在1995年,乔布斯在面对死亡时也毫无惧色。他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荣誉计划”(Computerworld Honors Program)采访时说,“我们都会死亡,这就是我的观点。有人曾对我说,‘把每一天都当做是你的最后一天来过,你的日子肯定就会好起来。’我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你永远不知道你何时会离去,但是你终将会离去。如果说你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话,那么它们就是你的孩子、几个知心朋友和你的工作。这就是我常常感到忧虑的问题。”

  乔布斯发誓要“给世界留下一点痕迹”,很多人认为他的确做到了。他彻底变革了几个行业,改善了重要的交流工具,改变了数以亿计的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就像这个世界需要像乔布斯这样富有远见卓识的人一样,乔布斯也很需要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没有什么比收到别人的电子邮件更让我开心的事情了。有人刚刚买了一台iPad,就写信告诉我那是他们迄今为止买回家的最酷的产品,这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2010年乔布斯在All Things Digital大会上说,“这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五年前,它是我的动力。10年前,当几乎所有大门都对我关上时,它也是我的动力。在今后的五年中,它也仍将是我前进的动力,无论发生什么。”他说。但是,令人悲痛的是,在16个月后,乔布斯离开了我们。

  编辑推荐:

  苹果iPhone5将配4寸触控屏

  传iPad3明年3月发布(图)

  2011年10月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

  iPhone维修费被指暴利

  iPhone Dev Team放出iOS 5不完美越狱

  2011中国国际通信展十大热门产品

  IT行业吸引人的十大理由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