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阳花乐安分队三下乡走进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文化寻访与体验活动。队员们通过探寻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体验传统草鞋制作,汲取奋进力量,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在红军标语博物馆,一幅幅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清晰有力的标语,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队员们仔细观摩,认真聆听讲解,被标语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情深所震撼。特别是《反对开小差歌》等标语,其朴实的语言和严明的纪律要求,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红军队伍钢铁般的意志和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更令他们动容的是了解到当地民众在战争年代和之后漫长岁月里,自发地、冒着风险保护这些标语的故事。“这不仅仅是标语,更是民心所向,是人民群众对红军、对党最朴素的认可和最深沉的守护。”队长周宇俊在参观后感慨道。
参观完标语后,实践团队跟着当地的一位爷爷学习制作红军草鞋。爷爷虽已年迈,但编织草鞋的动作依旧熟练而专注。几十年来,他始终坚守着这门手艺。“现在没人穿草鞋了,”爷爷用带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说道,“但这个手艺不能丢!我要做下去,要让年轻人知道,当年的红军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跋山涉水,为我们打江山的!”尽管语言沟通略有障碍,但爷爷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和传递红色精神的执着渴望,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
在爷爷手把手的指导下,队员们尝试了草鞋制作的关键步骤——扭、转、拉。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非常耗费体力和耐心。“爷爷现在做一双鞋要两三个小时,我们体验十来分钟就觉得很累,”参与体验的黄子怡说,“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爷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编织的不仅是一双草鞋,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铭记和对红军精神的传承。”
通过沉浸式地寻访革命标语、体验传统工艺,青年学子们跨越时空,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标语承载的信念力量与草鞋凝结的奋斗精神,共同构成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实践课。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感悟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据悉,该实践团队后续还将整理活动素材,形成调研报告和宣讲材料,让更多青年了解这段历史,感悟信仰的力量。(来源: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图:朱昊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