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根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培训体系,坚持严管厚爱,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化政治引领,体制机制优化进阶新高度。发挥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领导作用,明确党委书记和校长为教师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学院(学部)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的实施办法》《教师工作部门责任联动制度》,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师工作委员会和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统筹协调、17个部门联动的责任体系,构建大教师工作格局。制定《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准聘—长聘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常规补充教师准聘机制,与博士后培养有效衔接,通过多身份管理机制,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三级责任体系,学校党委统筹领导、机关部门协同联动,36个院(系)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230个教师党支部进行政治和师德双把关,夯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人事人才队伍激活新动能。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除对已入选重大人才计划项目的高水平人才按聘期进行支持外,对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同等水平人才,同等纳入相应高层次人才特聘岗位进行支持与管理。持续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在教师岗位聘用方面,统筹各二级单位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科建设、队伍建设需要,制定各单位关键三级及以下教师岗位聘用实施细则,顺利完成教师岗位分级聘用工作;在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方面,细化分类制定7个系列的聘用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上岗条件、岗位职责,切实保障成果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改革落地,激发教师队伍内生活力,推动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持续完善引才机制,优化常规补充教师聘用机制,全面推进准聘—长聘管理,从严从优把握教师补充质量;实施柔性引才,举办曲江学者论坛等引才活动,大力开展兼职教授聘任工作,打造引才品牌,积极拓宽人才招聘市场。
优化培训体系,思想政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新入职教师、教师党支部书记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培训、国情教育、实践研修等,把职业理想与思政教育与师德涵养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常态化学习,建立师德师风“月提示”学习机制,举办“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年”活动,深入学院进行师德师风巡回宣讲,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教职工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丰富的海内外学习机会,支持入选国家公派留学、赴国际知名高校访学,选派赴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研修。强化优秀教师典型引领作用,创办“强师讲坛”,邀请国家级人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思政类高端报告,面向校内各学院教职工进行专题式全覆盖思想政治轮训;设立“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项,常态化评选师德典型,表彰奖励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教书育人成效显著的好老师,弘扬教师崇高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
坚持严管厚爱,师德师风建设涵育新风貌。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把入口关,强化准入查询、师德谈话、查档审查等环节,组织新进校高层次人才在签订聘用合同中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将“十项准则”细化为28项“师德考核评估观测点”,优化多方评价机制,推进师德考核与教师日常表现、业务工作紧密融合。强化数字化赋能师德日常评价,依托“师德考核评价数字系统”,实现“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教工党支部”三级联动管理,全年开展鉴定2600余人次。加强关心关爱,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数智赋能人事服务管理,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证照管理与在线申领服务,上线人力资源类合同线上审批签署管理电子系统,搭建证照智能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开展教师节表彰、教职工荣休仪式、新进校教职工认家活动等,切实提升教职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