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杜玉波:跬步江山即寥廓——纪念恢复高考制度45周年
2022-07-13 13:21
民主与法制周刊
作者:

  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5周年。重温45年前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我深切感到,恢复高考是改变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其深远的政治影响在今天仍在持续显现。纪念恢复高考制度45周年,对于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坚守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77年,在“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恢复高考是科教领域拨乱反正的开端,也是扭转“左”的思想、破除“两个凡是”的突破口,其意义远远超出教育领域,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和改革开放的先声。高考的恢复激发了大批有志青年奋起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风气,荡涤了“唯成分论”的浊流,为中国大地吹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

  恢复高考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高考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优化完善。1978年,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制定了一系列招生考试管理文件。1987年,成立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推进考试机构和队伍的专业化建设。1999年,启动远程网上录取,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005年,实行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有力强化社会监督,保障公平公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等配套政策文件相继制定出台,29个省份(除新疆、西藏外)启动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高考制度朝着“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的目标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

  45年来的实践证明,高考是教育领域具有政治意义和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不仅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也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高考选拔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0.9年,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高考制度为维护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保障。恢复高考使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成为社会的普遍信念,不仅支撑着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而且逐渐扩展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高考改革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高考改革为引领,2004年、2017年先后启动两轮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凝练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高考、新课程形成了协同改革的强大合力,推动基础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回顾45年的发展历程,高考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得到社会认可,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45年的历程启示我们,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推动高考制度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推动高考制度不断完善的动力之源;注重顶层设计基础上的基层探索创新,是推动高考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路径。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当前,我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从高考制度的发展实践和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考改革和教育改革再深化。作为高考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期待以恢复高考45周年的追忆和讨论为契机,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高考、支持高考,共促这项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持续为我国教育质量提升、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杜玉波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2年第25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6-27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