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主动应对AI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2025年10月24日,“AI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新质课堂建设与创新人才培育研讨会”在北京市丰台区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杂志、中国教育学会区域教育创新研究分会、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协办。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的局长、校长、教师代表等600余人参会。
开幕式上,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春丽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分别致辞。《中国基础教育》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区域教育创新研究分会秘书长孙金鑫主持开幕式,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曲兆军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赵春丽
赵春丽在讲话中表示,丰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赋能教育,系统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她指出,丰台区通过统筹全区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凝聚校长教师群体的智慧与情怀,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丰台区将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新教育生态。

翟博
翟博在讲话中强调,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需要新课堂。他提出三点重要主张:一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二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三要坚持技术赋能与创新发展,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育人模式。

孙金鑫主持开幕式

曲兆军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邹如强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邹如强以材料学科为范例,分享了学院“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北京大学于2020年推动新工科建设,提出“以理启工、以文冶工、以工促多”12 字方针。学院探索大中本研贯通,构建全周期育人链条,构建了重基础、强交叉、重实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主动向高中衔接,通过开设博雅领航实验室、举办讲座、开办主题夏令营等方式,支持相关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褚宏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系统阐述了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维度:一是关注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学生“能不能”创新的问题;二是培育创新人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解决学生“愿不愿”创新的问题;三是营造创新环境,构建鼓励探索的制度与文化,解决“让不让”创新的问题。同时,他强调需关注学生差异,对具有特殊潜质的学生应提供相匹配的英才教育。

王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磊以学科教学项目为例,分享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通过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有效模式与实践探索。

钟灵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学院院长钟灵分享了北京市丰台区系统化推进“新质课堂”建设的经验。他详细介绍了区域构建的“6E要素结构模型”(目标End、任务Engagement、场域Environment、工具Engine、证据Evidence、生态Ecosystem),将宏观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估的课堂实践。

高琛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高琛指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是基于个体发展的教育、基于工具革命的教育、基于数据驱动的教育。在AI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下,学校需构建“技术赋能、学为中心、数据驱动”的课堂新生态,并强调数智时代教师角色应向更具人本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设计师转型。

管杰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管杰通过语文“人机协同文本深读”和数学“雪花曲线”探究等鲜活案例,阐释了学校以问题情境化、资源智适化、交互立体化、评价即时化、学习个性化“五化课堂”为核心的实施路径,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探究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设计师的根本性转变。

分论坛
24日下午,会议设立了十一场平行分论坛,覆盖AI赋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及九大学科领域。在AI赋能教育论坛与创新论坛中,来自全国的书记校长分享了人工智能重塑教学、优化设计、驱动变革的实践,探讨了从“统一标准”到“多样发展”的课堂生态重构。在学科分论坛中,语文探讨AI如何助力挑战性任务设计;数学聚焦“智启数理,融创课堂”;英语关注提升学生生成性学习质量的活动设计;科学领域(物理、化学、生物学)强调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化,展示真实科研情境教学;人文社科(历史、地理、政治)则着力于批判性思维、家国情怀与跨学科理解力的培养。现场课、说课、专家点评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
人工智能并非教师的替代者,而是重塑教育生态、释放师生潜能的强大赋能工具。它正推动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未来的“思维激发、素养培育与创新赋能”全面转型。“新质课堂”的建设,远不止于技术应用,更是一场关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乃至学校组织形态的深刻系统性变革。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全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更展示了北京市丰台区在区域教育创新,尤其是在“新质课堂”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

分论坛

分论坛

分论坛

分论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