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高度,系统部署高校青年教师全链条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引育使用方面提出明确意见,必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提升青年教师竞争力。浙江坚持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精准选才、精确引才、精心用才,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根本保障。
一、深刻领会加强青年教师人才工作重要意义
《意见》专门对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引育使用提出要求,着重从“科学制定引才规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聘用机制”三方面来推动青年人才发展。这些举措既聚焦关键又互为支撑、既立足当下又前瞻布局,是对今后青年教师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全链条式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意见》关于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引育使用要求,必须深刻领会、准确理解其内在逻辑和重要意义。引才规划是先导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重点,科学制定引才规划,系统谋划人才配置方向、重点和类型,有利于系统布局、统筹资源,精准高效引进一批紧缺急需青年人才。引进机制是源头工程。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落实高校人才引进自主权,完善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创新柔性引才机制,有利于高校引进集聚一批海外青年英才,充实壮大青年教师队伍。人才聘用是方法手段。通过健全岗位管理制度,依法依规自主设岗、灵活聘用青年教师,加强聘期管理,强化薪酬待遇等举措改进岗位聘用管理,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激发青年教师活力和创造力。
二、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人才引育质效
《意见》提出“完善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推进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人才共引共享;落实高校人才引进自主权,创新柔性引才机制”。浙江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高校青年人才引育水平。
一是改革创新,激活政策体制机制。体制顺、机制活,才能人才聚、事业兴。始终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推动浙江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纳入省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总结推广人才项目自主评审、人才考核评价、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改革做法。支持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探索设立人才特区管理,自主设定人才引进条件,已引进十余位高端青年人才。健全完善人才招聘绿色通道、职称“直通车”评审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活力。创新实施学术副校长、副院长聘任制度,整体构建不同人才层次的政策引才体系,释放政策红利集聚青年人才。
二是共建共享,盘活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资源。发挥教育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实施校地协同引育高端人才计划,创新“高校筑巢、地方供粮、省教育厅牵线”机制,按照需求匹配、双方自愿,推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等15所高校与浙江海宁市等15家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已建成38个省级科创平台,共引共育共享人才。实施校院企人才互聘共享计划,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会同经信、科技等部门建立“科技副总”和“产业教授”互聘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青年人才实质性流通。
三是放权松绑,激活用人单位自主权。对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近3年来两次调整省级人才计划,赋予宁波大学等11所省属高校人才自主评审权限,支持其聚焦重点建设学科方向,自主引育青年人才。坚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引进青年顶尖人才,为其提供事业平台、科研团队、科研条件和管理机制等配套支持。持续为青年教师减负,建立评审评估检查事项准入机制,完善“里程碑”式关键节点管理和负面清单管理,确保青年教师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活动。
三、大力营造青年教师静心教学科研环境
《意见》要求“强化薪酬待遇、经费投入、科研资源、招生指标等方面的支持,规范科研项目、人才计划管理,激励引导青年人才安心工作、静心科研。”浙江高度重视高校青年人才发展,加大资源投入,持续迭代保障体系。
一是优化整合省级人才计划。整合各类人才计划,重新制定出台《省级人才(教育人才)计划遴选管理实施办法》,对青年人才支持比例提高至60%,实行直接认定、自主评审等方式多元遴选机制,根据高校专业发展需要,适当放宽青年人才引进门槛,完善绩效奖励机制。
二是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加强与省级人才工作、科技、财政等部门协同,对省级青年人才给予平台、项目、经费配套支持。加大青年人才研究生指标倾斜支持力度,建立配套招生指标专项保障。探索通过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价,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
三是解决青年人才“关键小事”。支持高校整合附属医院和属地医院,为青年人才提供就医便利;印发《关于规范高校人才流动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随意违规引人,并将其纳入高校综合考核,有效塑造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高校人才生态。
作者: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春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