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张东刚:着力培养“底色红、筋骨壮、专业精”的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
2025-11-05 15:34
教育部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关键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底色红、筋骨壮、专业精”为目标,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堪当重任、充满活力的“青年理论家”“青年科学家”“青年实干家”,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一、强化政治引领,练就高校青年教师躬耕教坛的强健筋骨

  青年教师处于教学育人第一线,其政治素养、思想境界与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和育人实效。《意见》指出,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对青年教师队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政治历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

  强化党的领导,以顶层设计明确工作导向。青年教师处于价值观走向成熟与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高校党委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工作的领导,定期调研青年教师思想状况,摸清底数、梳理成效、问诊难题、探究对策。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定期研究青年教师工作,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基层贯彻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大思政”体系塑造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抓住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环节,在选聘引进、职称评聘、项目申报等环节中全方位落实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表现考核评估,形成全链条系统性的价值传导。

  严密组织体系,以坚强党建打牢基层基础。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要靠高校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院(系)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青年教师制度,以“政治强、业务强、合力强”为标准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要推动党建和思政工作同教学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建立青年教师理论学习小组,打造青年师生理论学习共同体。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对青年教师的政治吸纳,加强从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海归教师、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资源培育信仰坚定之师。青年教师只有深刻把握高等教育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血脉,才能找准自身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时代坐标与责任担当。高校要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中的红色底蕴,让珍藏于档案中的革命火种、教育初心,转化为红色校史丛书、红色育人课程等可感可知的教育学习材料。积极创新传承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校史研究,在主动叙事中增进历史认同、坚定政治信仰。重走红色之路,打造系列品牌实践活动,带领青年教师走进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重要战略实践地区开展实践研修与挂职锻炼,在历史现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二、筑牢师德师风根基,厚植青年教师行为世范的鲜明底色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是高校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核心指引,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基石。《意见》指出,要严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这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健全完善覆盖教师职业发展全周期、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抓严抓实抓细青年教师入职师德师风专项培训,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经常性开展师德失范警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坚持高位引领、弘扬教育家精神,补足“精神之钙”。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坐标,更是铸魂强师、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引领。高校要做好教育家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系统阐释,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融入教师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建设教育基地、举办名家大师系列展览等形式,传承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红色教育家、人民教育家的崇高精神。加大教师模范典型选树力度,多渠道、多层次、浸润式宣传优秀事迹,形成见贤思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焕发青年教师队伍生机活力。

  强化教育引导、丰富靶向举措,校准“思想之舵”。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依据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阶段性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增强价值引领质效。高校要分层分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培训原则,切实开展新入职教师政治领航培训,把好“入口关”,厚植师德沃土。组织导学关系专项培训、职业发展体系阐释等,帮助青年教师平衡好职业发展与师德修养发展。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专项行动,统筹制定年度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计划,确保师德培训目标明确、内容精准、覆盖全面,引导青年教师将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严守纪律底线、构建长效机制,树立清正教风。高校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制度规范,强化法治意识与系统治理,果断处置师德失范行为和教职工违纪问题,旗帜鲜明地对师德违规“零容忍”。探索构建“月度提醒、季度通报、年度警示”警示教育机制,做到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构建“权责明确、执行有效、监督到位、失职追究”的系统化闭环管理机制,对师德失范问题多发频发、师德师风建设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院(系)及时进行追责。

  三、聚焦党和国家战略,培育高校青年教师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精湛能力

  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意见》从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提升青年教师能力、活力、竞争力的有效举措,这就要求高校把握好教育的战略属性,在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托举护航,充分激发高等教育龙头的生力军作用。

  构建系统化培养机制,夯实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能力根基。高校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必须全面提升能力培训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高校要持续为青年教师提供“精准化”的帮扶供给和“营养丰富”的发展供给,深化全周期培养支持,注重早期人才发现、预选和跟踪培养。引导青年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问题驱动创新,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布局帮助青年教师明确主攻方向、优化创新路径。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创新训练等核心素养培训,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数智创新素养。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引导支持青年教师在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中找准新坐标、阔步新赛道。

  深化评价机制改革,营造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潜心育人的制度环境。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激发高校青年教师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源头活水”。高校要持续巩固提升“破五唯”、人才“帽子”专项治理等改革成果,打造新型考评体系,完善“五新”学科、交叉学科、智库人才评价标准,着力打造多元化可选择的发展赛道。制定鼓励创新创造政策,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重点学科集中优势资源,营造潜心育人、锐意创新的制度环境,打造“人才特区”。完善工作联动与制度衔接,使评价改革与职称评审改革、薪酬制度改革互为支撑,充分激发青年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优化协同支持体系,培育服务保障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有力量、有温度、有情怀的发展环境。高校要着力建设青年教师的良性交往圈、成长共同体,开展好覆盖“八小时内外”,有主题、有特色的品牌交流与社团活动,促进青年思想交流碰撞。加强高校、社会交流协作,进一步构建产学研融通生态,引导青年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场景中提升创新能力,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完善青年教师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绩效工资保障激励作用,关注日常生活服务保障,持续为广大青年教师打造安心舒心热心开心的从教育人良好环境。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张东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8-20 09:26
辽宁省教育厅 2025-04-28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