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欧亚学院&宜家家居,共同“设计”你的四年成长!
2025-09-10 15:39:00
西安欧亚学院
  在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你的大学四年,或许会由艾德与世界500强企业宜家共同“设计”——
  加入宜家产教融合项目团队,参与宜家的真实项目实践中,那些写进案例里的宜家产品设计师,将以企业导师的身份引领你深度理解生活与设计,由你的创意作为产品开端,全流程参与设计与交付……
宜家家居西安
  2023年12月,在欧亚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同世界500强企业宜家家居达成校企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与学校正在倡行的“以雇主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高度契合。
  合作并非局限于实习、就业的单一途径,而是从课程设计的源头开始,便与行业深度链接。截至2025年5月,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与宜家家居基于服务设计思维,在企业数字化提升、项目式教学、品牌传播、实习就业、实验室共建、师资交流及项目研究、人员培训等7个领域的15个项目均开启深度合作。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教授在2024年终工作会议上分享宜家家居校企合作成果
  四年时间里,学生们在真实项目中探索设计的意义,以对标国际水准的审美与贴近商业社会的实践作为蓄势,转化为应对实际设计需求的核心竞争力。
  01. 产教融合 课堂从校园到真实消费空间
  与宜家的联结,从“一杯咖啡的巧合”开始。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宜家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黑慧越老师参与并见证了合作的整个过程。2023年11月,在南D座一层咖啡厅,艾德与宜家人力资源部就学生实习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后,在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瑛的组织下,学院近40名教师先后前往宜家深度交流,为后期开展多领域的产教融合奠定了基础。
  虽然欧亚和宜家面临着不同的社会分工,但两者的理念高度融合——“宜家的民主设计理念广泛影响着设计行业,在设计教育中,我们更希望学生看到产品和空间的底层设计内核,体会那些改变生活的设计温度。”黑慧越说。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与宜家西安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历经多次调研与交流之后,艾德与宜家管理层达成了“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共识,《空间设计I》《材料与工艺》《空间搭建》等8门课程与宜家开展校企联合授课。
  教学内容与宜家的企业需求深度绑定,学生的教学场景不仅是在校内的课堂,还走进了宜家家居荟聚店,由宜家设计师和艾德教师共同为学生进行授课和项目指导。
宜家设计师在宜家卖场为学生授课
宜家企业导师和艾德教师联合授课
  在《空间设计I》课程里,艾德学生参与了宜家“商业集装箱”设计;《空间设计Ⅱ》则以宜家提出的“醒醒,该睡个好觉”为主题开展橱窗设计,艾德教师团队与宜家设计部高管以“宜家产品需求”为评判视角,共同对学生的汇报方案和制作成果进行评审。
  2025年9月,宜家西安市场总经理白雪莲还来到艾德,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对设计的独特理解,为2025级新生们讲授了“开学第一课”。
白雪莲为2025级新生讲授
《艾德与瑞典宜家家居设计共创与创意落地》
  与宜家的校企共创,是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教育的创新探索,也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的设计“走向真实世界”。
  02. 服务设计 艾德&宜家共创“数字新零售
  从服务设计的视角调研宜家时,艾德师生团队发现,宜家城市店的面积仅仅是标准店的三分之一。
  面对物理空间不足以摆放宜家上万件产品的境遇,团队提出了用数字空间置换物理空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2024年7月开始,他们与宜家企业导师联合进行了“AR数字卡”及“数字交互样板间”等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数字样板间UI界面
AR数字卡
  艾德将该解决方案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2025年5月艾德毕业展期间,艾德师生团队主导开发的第一间“宜家交互式数字样板间”应运而生。
  黑慧越介绍,数字样板间是 “从环境设计出发,再到跨专业、跨平台融合”的成功案例,通过游戏引擎、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为消费者打开了多变的消费场景。该样板间可通过PC、AR等设备端进入虚拟空间——不仅模拟了真实的空间环境,还可以实时渲染和替换家具、材质和交互内容,甚至每一面墙、每一扇窗均可随意变换。
“宜家交互式数字样板间”视频演示(像素块制作)
  环境设计专业2025届毕业生成洋、惠子轩和2023届毕业生王斌全程参与了“数字样板间”的创作,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视“每一个微弱参数对全局的影响”,“我们要运用专业软件,将宜家的各类家具精准建模,再按照不同风格和场景进行虚拟布置,每个参数的细微调整都可能影响最终呈现效果。
  目前,“数字样板间”项目成果已被宜家家居采纳。团队仍然记得汇报当天,宜家高层在体验过样板间的全流程操作后,惊叹这些师生解决了宜家消费者线下购物的痛点,也能让宜家城市店有限的物理空间得到有效释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