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以奋进之声咏唱不朽抗战精神——延安大学多维并举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纪实
2025-09-15 16:54:00
延安大学

  八十载岁月峥嵘,伟大的抗战精神如烽火不熄,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八十载薪火相传,红色的基因血脉似延水长流,浸润着革命圣地的学府。为深刻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延安大学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师生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

  深学细悟,筑牢思想之基:理论武装凝聚共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学校将理论学习与研讨作为活动的首要环节,着力夯实师生们的思想根基。

  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学生班团组织迅速跟进,集中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实况,感受大国威武之师的时代风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抗日战争历史及其时代价值等内容展开专题学习,深刻领悟“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学校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政管学院策划举办“文化抗战与新时代使命”“抗战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等学术研讨会,学者们交锋思想,深度挖掘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是铸就伟大抗战精神的主导力量》等多篇理论文章在主流媒体发表,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注入深邃而持久的理论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适时而动,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抗战历史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与斗争智慧,将抗战先辈的赤诚与坚韧,转化为课堂上的鲜活养分,引导青年读懂苦难辉煌,让爱国情怀在思想碰撞中薪火相传。

  与此同时,一场覆盖全校的“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征文比赛激发了师生的创作热情,文学院2023级学生何永绥在文章中写道:“字里行间是对历史的敬畏,墨香深处是青春的承诺”。而由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线上线下知识竞赛,则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点燃学习热情的“加油站”。“准备比赛的过程,让我对抗战历史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获奖学生王静分享道。“圣地青马宣讲团”“圣地红星宣讲团”的同学们则深入挖掘抗战历史中生动故事,以青年视角解读历史,用生动语言传递精神,让抗战精神“声”入人心。

  图1:“文化抗战与新时代使命”学术研讨会现场

  浓墨重彩,营造磅礴之气:宣传教育浸润心田

  校园之内,纪念氛围日益浓厚。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教育矩阵。走进校园,主干道两侧的道旗迎风招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等横幅标语醒目庄重,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纪念主题内容,瞬间将师生带入庄严的历史情境。

  由宣传部与档案馆联合推出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学”专题图片展,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战火纷飞年代里母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凝望。“看到前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坚持斗争,我深受感动,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赵艺敏在观展后动情地说。校园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力,持续推送抗战英雄事迹、历史知识图解和师生感悟文章,形成了浓厚的网络舆论氛围。

  晚间,各学院组织的优秀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展播场场爆满,《太行山上》《百团大战》等影片带来的视觉震撼与心灵冲击,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转化为热烈的讨论与深刻的思考,英雄主义的豪情在师生心中激荡。“电影中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刘栋在观影后分享到。

  图2:“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学”专题图片展开展仪式

  以文化人,抒写时代之韵:文化体验传承基因

  历史不仅存在于书本,更可感可触、可歌可泣。学校通过一系列高雅与通俗并存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抗战精神在体验中传承。鲁艺学院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将恢弘的音乐舞蹈史诗《延安》带入中学校园,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艺术熏陶中感知历史;一场 “永远的旗帜”专题音乐会在延安大剧院奏响,《黄河大合唱》激昂的旋律仿佛带人重回黄河之畔,感受民族不屈的怒吼。同时,“纪念抗战胜利红色题材美术展”正在积极创作筹备中,近期将于西海艺术殿堂展出,作品以赤色笔锋重燃历史温度,用艺术定格民族不屈的脊梁,让抗战精神在凝视中永续。

  学工部牵头组织的“铸军魂 铭历史 强报国”系列活动中,红歌军歌合唱比赛,歌声嘹亮,气势如虹;爱我国防演讲比赛,言辞恳切,壮志凌云。各基层团支部和班级开展的特色主题团日/班会,生命科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计学院则通过微党课、故事分享、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直抵人心。文化与体验的交融,让抗战精神从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集体记忆。

  图3:“铸军魂 铭历史 强报国”红歌歌咏比赛

  知行合一,砥砺奋进之志:实践研学笃行致远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学校将教育活动延伸到广阔的实践天地,引导师生在行走中学习,在服务中奉献。石油学院、化工学院、体育学院组织师生分批前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开展实地研学,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前追寻抗战足迹,感悟先辈艰辛。“站在革命先辈奋斗过的土地上,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变得鲜活而沉重。”石油工程专业学生陈浩在研学笔记中写道。外国语学院走进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创新开展“以语为桥 铭记历史”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用外语讲述中国抗战故事,在跨文化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

  图4: “以语为桥 铭记历史”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

  在校工会与教育科学学院组织的“诵读红色家书”活动现场,师生们声情并茂地诵读着左权、赵一曼等先烈的家书遗墨,字字千钧,感人至深,不少人潸然泪下。“每一封家书都是一颗滚烫的心,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信仰的力量。”教育科学学院副书记高媛动情分享。校团委则组织医学院、经管学院学子开展关爱抗战老兵遗属志愿服务,用专业知识和温暖陪伴践行尊崇与感恩。在离退休处与校工会联合举办“铭记历史,翰墨铸魂”主题书画展现场,书画爱好者和离退老同志们挥毫泼墨,以艺术的形式讴歌伟大胜利,抒发爱国情怀。“用画笔记录历史,用艺术传承精神,这是我们老同志力所能及的贡献。”离退休干部、书画展作者王双才老师说道。

  此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延安大学立足红色沃土、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必将激励广大师生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延大答卷。(延安大学刘小淼 张咪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747469234 2024-05-08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