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复旦大学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5-09-17 09:29: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欢迎报考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学院介绍

一、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介绍

图片

复旦大学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研院)主要从事人口健康和生物医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下设基因组与生物信息研究所、生殖健康研究所、公共健康与政策研究所、感染与免疫研究所、药物与医疗器械研究所等5个科研部门,并且是国家卫健委生育调节药械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疾病与健康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生殖健康药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二、2026研究生招生计划

图片

师资力量

三、招生导师介绍(按姓氏笔画排序)

1.博士研究生导师:

图片

导师:王子亮

专业: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

研究方向:环境与围产及儿童青少年健康

导师简介: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与生殖及围产流行病学研究,基于队列研究和大数据资源聚焦不同关键期环境因素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其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责任作者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上。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国家公派博士后等人才项目资助。

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与生殖及围产流行病

在研课题简介:  

(1)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孕期双酚类似物暴露对子代青春发育的影响及其胎盘PPAR信号通路与性激素代谢改变的基础

(2)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环境污染物暴露对个体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及安全阈值评估、作用机制与干预策略探讨

图片

导师:车焱

专业: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招生院系:115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流行病与生物统计

导师简介: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生育调控药械重点实验室双聘PI,从事生殖健康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药械临床试验、生育政策以及生殖健康科普等研究30余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WHO、欧盟第七框架、盖茨基金会以及国家和上海自然基金、国家和地方卫健委以及企业横向课题40余项。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委会、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安全避孕专委会等多个国家级学术团体副主任委员,以及WHO米非司酮紧急避孕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教育生物学杂志、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编委,是国家、上海、浙江、江西、重庆等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以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科普大赛评审专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现代计划生育学》等论著4部2013年和2020年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2023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三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

生殖健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物临床试验、流产和孕产妇队列研究、人工智能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等、生殖健康科普。

在研课题简介:

1.一次性球囊子宫支架对稽留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总经费85万。

2.不同环境暴露物公共健康横切面调查研究,总经费77.5万

3.不同环境暴露物关注成分暴露水平研究,总经费278.3万

4.科普项目《女性生育力保护:生命之源安全的密码,总经费20万。 

图片

导师:杜晶

专业:100706 药理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疾病药物治疗靶点、生物标志物筛查及复杂疾病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临床应用

导师简介:研究员,复旦大学药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营养与妇幼健康研究室主任,课题组PI,妇幼健康研究会安全避孕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遗传性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生物信息学组委员及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通讯编委等。曾在新加坡Duke-NUS医学研究生院进行了两年博士后工作,并曾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医学院生殖遗传学研究室进行了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复杂疾病药物治疗靶点、生物标志物筛查及药物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复发性流产、卵巢功能低下的发病机制,生殖相关疾病的遗传及表观遗传易感因素,药物靶点及分子标记物筛查等,对于流产等疾病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揭示了某些功能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及非编码RNA等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在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在研课题简介:

在体内体外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包括非编码RNA及DNA甲基化等修饰)在生殖相关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功能;进一步发现其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及作用靶点并探讨其调控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结合临床数据分析这些表观遗传修饰生物标记与疾病的相关性,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研究从非编码RNA及DNA甲基化等修饰的角度为揭示疾病发病的机制提供新的数据,有望为疾病的病因分析及诊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及分子标记物,并为相关干预及药物治疗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图片

导师:李园园

专业: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复杂疾病相关的生物学系统大数据整合挖掘

导师简介:

李园园,博士,研究员。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组学研究与应用课题组长,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生物信息学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持完成十余项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重大项目等。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

主要研究领域:

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转化医学。

在研课题简介: 

融合跨尺度多模态数据与生物学规则,开发以识别驱动因素及其信息传递、交互机制为目的的跨尺度多模态多层次数据整合挖掘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复杂系统疾病的疾病相关细胞亚群/关键调控因子/失调事件/潜在药靶挖掘,疾病关联及其跨尺度机制探索等工作。

2.硕士研究生导师:

图片

导师:

专业: 100706 药理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生殖系统疾病及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

导师简介:

朱焰,博士研究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外聘专家,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药械所生殖药理研究组组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暨生殖药理专业委员会第5、6届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生殖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药药理与临床》编委及《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多个药学药理学杂志审稿人。

沈阳药学院药剂专业学士学位、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复旦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妇产科系访问学者。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 SCI通讯作者论文30篇,获专利授权8项,参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4版)《药理学研究方法学》等专著。参与和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二十余项基金项目及五十余项新药药理药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项目,获2项“十一五-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和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生殖系统疾病及生殖器官肿瘤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药物研发,擅长生殖系统治疗药物成药性探索、临床前药效评价、药理机制研究近期致力于研究内分泌激素对生殖系统疾病及生殖器官肿瘤的影响及抗肿瘤增敏药物的研发。

在研课题简介:   

在上海市卫健委和国家卫健委生育调节药械重点实验室的资助下,重点探索以甲状腺激素受体(TRβ)为靶点筛选孕激素增敏药物。课题组研究项目包括《SGLT2抑制剂增敏孕激素的安全性初步评价》《生育健康产品安全有效性评价》、《生殖系统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等。

图片

导师:纪红蕾

专业: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环境与围产及儿童健康

导师简介:

纪红蕾,2012年获得复旦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硕士学位,加入上海市生研院工作至今,2023年在职获得复旦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博士学位,曾赴丹麦奥胡斯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系进修学习,现任上海市生研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获批2024年国家科技部《重点青年科技人才中长期出国(境)培训专项》项目立项

主要研究领域:

近年来专注于围产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上海市卫健委面上青年课题及南开大学眼科研究院合作课题,并前后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责任作者身份发表12SCI论文,责任作者论文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Environmental Research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等专业领域内Top期刊。作为导师组成员,联合指导2名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和1名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完成毕业课题并获得学位。受邀担任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Health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等期刊审稿人。

在研课题简介: 

基于课题组建立的上海-闵行出生队列和浙江-嘉善出生队列,开展环境污染物人群健康效应及潜在作用机制研究。重点聚焦于一大类非持久性环境污染物的神经毒性效应及跨代毒性效应,并利用表观遗传学、肠道菌群测序及类固醇等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揭示其在人群中的潜在作用通路,为环境污染物的健康效应提供重要的人群数据,为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

导师:杨龙

专业: 100706 药理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生殖免疫和肿瘤免疫

导师简介:

杨龙,男,1987年生人,现任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生育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殖免疫与妊娠相关疾病机制研究,聚焦于巨噬细胞极化、非编码RNA调控及母胎界面微环境功能解析。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Cell Death Discovery、Frontiers in immunologyReproductive Sciences等期刊发表多篇代表性论文(多篇为第一/共一作者),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欢迎对生殖医学、免疫学或分子机制研究有浓厚兴趣、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报考。

主要研究领域:

·生殖免疫与妊娠相关疾病机制

·巨噬细胞极化与功能调控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功能调控;

·炎症与免疫调节在生殖健康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研课题简介: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 /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M/RSA)等病理妊娠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水平,蜕膜巨噬细胞(dMΦ)极化异常干扰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导致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妊娠早期细胞中MNSFβ异常表达,巨噬细胞极化异常。机制研究发现MNSFβUSP10 结合增强M1极化,增强母胎界面炎症反应并通过旁分泌途径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最终导致早期妊娠丢失。本研究拟利用人和小鼠细胞模型、基因修饰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探讨MNSFβ/USP10互作对dMΦ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及其失调与RM的相关性,发现新的RM生物标志分子和干预靶点,观察候选先导药物对小鼠自然流产表型的干预效果,为反复妊娠失败干预技术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图片

导师:吴建辉

专业:100706 药理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因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

导师简介:

吴建辉,研究员,2010年获复旦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生殖毒理学研究组组长/室主任,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生殖药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药理学会生殖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伦理福利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临床科研统计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监事会监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动物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编委、《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杂志》编委等。

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与前列腺增生关系探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子任务《药物生殖与发育毒性体外替代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上海市自然基金《NF-kB信号通路在双酚A致前列腺增生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等课题9项,参与完成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重点专项等课题15项。

曾列入上海市人才发展资助计划,获得过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人才奖、国际毒理学联合会RASS奖、国际毒理学联合会CTDC高级科学家旅行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1项中国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申请专利15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专著4部;在《Ecotoxicol Environ Saf》、《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Int. J. Mol. Sci.》、《Reprod Toxicol》、《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培养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有教无类,培养的研究生获得过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主要研究领域: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新药的筛选开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机制研究、新药非临床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

在研课题简介: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新药的筛选开发;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3、内分泌干扰物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及机制研究;

4、前列腺、肾类器官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图片

导师:沈鸣

专业: 100706 药理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纳米靶向递释系统

导师简介:

沈鸣,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学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复旦大学药剂学博士毕业,从事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研究。以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8.46。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数次获得国自然项目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主要研究领域:

微环境敏感的功能化纳米载体系统,基因递送系统

在研课题简介:

国自然面上项目(微环境响应的胞外-胞质-核内分级定位递释系统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多机制联合治疗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临床上恶性程度最高的乳腺癌,高复发高转移,并且由于缺乏针对性的靶点,临床上的治疗仍是手术-化疗为主。

针对TNBC转移、免疫逃逸和耐药特点,采用几种生物相容性材料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设计合成了环境敏感性的功能性材料:mPEG-PLGA- HA-PD-L1单抗,使用具有穿透细胞核作用的细胞穿透肽TAT修饰的磷脂包载PARP抑制剂成胶束,进而得到分级递释系统。

该系统经mPEG的长循环作用在肿瘤部位富集;mPEG在酸性微环境中脱落,暴露出连接单抗的o-HA;单抗在胞外脱落,与TNBC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阻断免疫逃逸;o-HA靶向于TNBC细胞表面的CD44,促进摄取;胞质内高GSH环境中o-HA脱落,抑制转移;PTX释放于胞质内,抑制微管解聚;Niraparib经TAT胶束介导入核,阻断DNA修复。由此,本系统集合微环境响应和主、被动靶向性,不同抗癌机制的成分定位释放,最大限度发挥疗效协同抗肿瘤。

图片
导师:张玉

专业: 100706 药理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应激相关疾病的CRISPR筛选与靶向治疗研究

导师简介:

张玉,女,博士,副研究员,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科技骨干、副研究员,复旦大学药理学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5年赴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及休斯顿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曾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4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3000次;申请专利7项(其中2项已授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等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

应用高通量CRISPR基因/碱基筛选技术解析疾病相关功能位点及开发疾病干预策略;探究RNA编辑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蛋白调控机制;开发与优化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免疫细胞的基因工程改造。

在研课题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冠状病毒靶向宿主APOBEC3G调控病毒复制转录及变异的机制研究;

上海生研院优秀青年培育专项,运用CRISPR/Cas9 全基因组扫描解密应激调控轴心基因在肿瘤耐药进程中的关键效能;

上海生研院科研基地创新能力专项,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疾病诊疗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合作横向项目,新型基因编辑核酸酶和猪基因编辑技术开发。

图片

导师:郑华军

专业: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基于人体微生物组的疾病检测与干预技术研究

导师简介:

郑华军,博士,研究员,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感染与免疫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Microbial Pathogenesis、BMC Genomics等杂志编委。本科、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系,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生物系;先后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明治生命科学奖、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泉城学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郑华军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先后参与国际合作黑猩猩22号染色体测序计划、水稻4号染色体测序计划、SARS病毒测序、日本血吸虫基因组计划;主持完成了中国西部牧区流行的包虫病的病原-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以及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工作。

近年来聚焦病原感染与重大疾病机制,围绕人体微生物组与神经精神疾病、脓毒症的关联取得多项突破。阐明孕期感染导致子代孤独症的胎盘病理机制,建立基于胎盘蛋白标志物与肠道菌群的孤独症预测模型,证实植物乳杆菌ST-III对孤独症的改善作用;开发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用植物组方,证实其通过激活AEA-Trpv1-Nrf2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解析了脓毒症继发感染中耐药菌肠道定植-移位机制;构建了高效降解支链氨基酸的活体生物药,可用于治疗支链氨基酸代谢紊乱及肿瘤等疾病。发现可用于弧菌分型的新基因mtlA。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和上海市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0余篇。受邀参与编写微生物基因组学专著3部。

主要研究领域:

肠道菌群与自闭症、抑郁症、认知障碍等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用益生菌和药用植物的开发;

孕期感染与胎盘病变导致子代疾病的机制研究;

基于基因组学的特定病原及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研发;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活体生物药研发。

在研课题简介: 

依托145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开展口岸重要消化道病原体的检测、分型、溯源等工作;

与光明乳业研究院等企业合作,开展益生菌的功能验证以及临床干预研究;

依托与今是科技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基于国产三代测序系统,开发遗传病、病原体的检测技术;

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开展活体生物药的研制。

图片

导师:戴文韬

专业: 100706 药理学

招生院系:115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招生情况: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组学和结构计算辅助药物研发

导师简介:

戴文韬,男,博士,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药理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医学信息分会委员。曾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先锋计划,获得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10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EBioMedicin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等期刊;作为主要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6项),软件著作权14项。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纵向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以上3项)。

主要研究领域:

发展跨尺度多层次时空组学整合挖掘和生物分子计算所需数据库与分析方法,支持基于转化医学的机制解析和标志物及药物研发。

聚焦转录代谢调控,发展适用于空间多组学整合分析的数据库和计算方法;针对治疗性蛋白类药物,发展一系列专属数据库和计算方法;通过知识和数据融合挖掘,支持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机制解析,合作开展诊疗标志物及新药研发。

在研课题简介: 

1)基于空间组学的细胞间复合通讯数据库和算法研发,及其在肿瘤领域的转化应用。

2)知识增强的主链柔性靶向结合蛋白药物计算技术研发与应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