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上海海事大学2025级新生报到工作有序开展,4317名本科生与2749名研究生怀揣梦想踏入校园,正式开启一段崭新的求学旅程。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国际邮轮管理本科专业当日也迎来首批31名新生。
9月13日,本科新生报到首日,学校党委书记宋宝儒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学生服务中心、各学院迎新接待点及学生宿舍,检查指导迎新工作,亲切慰问报到的新生、家长及迎新工作人员。宋宝儒走进学生宿舍,详细了解新生报到和入住情况,并看望慰问家庭困难学生,鼓励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以青春之力在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人生新篇章。
学校多支志愿者队伍为新生入学暖心护航。30名由退伍大学生与军魂团社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主动前往16号线临港大道地铁站,通过举牌指引、答疑解惑、搬运行李等服务,帮助新生快速适应陌生环境。管理会计专业的苏比努尔·艾合买提在地铁站为新生提供指引服务,她高兴地说:“作为退伍女兵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能参与迎新,深感荣幸。希望学弟学妹保持热情自信,珍惜大学时光,收获知识、友谊与发光的心。”
校园内,炎热的温度挡不住志愿者们服务的热情,100名志愿者负责秩序维护与道路引导,80名志愿者在报到点、车辆停靠点协助行李装卸,各学院自主招募的志愿者也在报到区域与短驳车下车点随时待命。
为提升报到效率,学校持续优化入学流程,新生仅凭录取通知书与身份证即可完成注册,领取资料袋后直接入住宿舍,“一站式”服务让入学环节更便捷。
茅陆昱是国际邮轮管理本科专业的一名新生,谈及专业选择时坦言:“出于个人兴趣选择本专业,更坚信邮轮产业的广阔前景。”同一专业的新生王帅棋表示:“既看重邮轮产业复苏后的发展潜力,也信赖上海海事大学在航运领域的深厚积淀。”王帅棋的父亲王先生十分认可学校的办学底蕴与就业资源,并希望孩子在海大校园快乐成长、学有所成。
作为今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增设的新专业,国际邮轮管理专业副教授程爵浩介绍,学校将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核心,通过订单培养、实践基地共建、科研合作等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为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据悉,国际邮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包括邮轮运营管理、邮轮供应链管理、邮轮游艇空间设计、文化与旅游产业、国际商务和酒店管理等课程,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数智化课程等。教学方式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如航行实习)、情境模拟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专业突出国际化和产教融合特色,注重服务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协同培养,建立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等,确保人才培养与邮轮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新生报到期间,校园各处的人性化服务,让迎新更有温度。校内食堂全天开放并化身“临时休息站”,不仅提供免费纯净水,用餐时段还贴心供应冰镇绿豆汤,为新生及家长驱散旅途疲惫与暑热。宿管阿姨康欣表示:“维修组、保洁组全员在岗,无论是宿舍设施问题还是卫生需求,都会第一时间响应,全力保障新生顺利入住。”后勤中心物业服务单位职工也主动加入迎新队伍,协助搬运大件行李,成为校园里一道暖心风景线。
不少新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学校报到,他们进入校园,走进食堂和宿舍,留下珍贵的合影。为了让家长更深入了解新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学校交通运输学院、商船学院等学院分别召开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见面会,围绕专业课程、科创竞赛、社会实践、毕业去向、日常管理等家长关切问题进行解答。
对于新生的建议,交通运输学院辅导员邹韵表示:“希望新生多参与校园活动,主动融入新环境,快速熟悉校园节奏。学习要有规划,尽早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主动与专业课老师沟通,结合自身兴趣提前关注相关实习方向,为后续学习筑牢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还为新生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惊喜”。学院借着新生座谈会的契机,为九月生辰的萌新们藏好了一份满含心意的祝福。没有提前剧透,没有刻意彩排,但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却让离家的第一个生日,拥有了别样的温暖。
在保障新生入学方面,学校持续落实暖心助学政策。今年,学校继续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行各类完善的助学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暑期对受到旱灾、暴雨、冰雹等灾害影响的学生进行了摸排,第一批临时帮困经费已发放到位。学校还利用暑期对部分新录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解答家长和学生的困惑,确保每一位新生都能安心开启大学生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