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电教授研发出“超级杀菌机器人” 大幅提升新冠肺炎CT检测速度
2020-02-17 16:5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白菁洁 通讯员 程振伟)“随着武汉实行“应收尽收”总攻开始,新冠肺炎检测量大幅提升。最近新到位的一批方舱CT机,如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特别是我现在用的这台方舱CT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一位放射医生右手指着CT机说,它一检测完,自带的机器人,就会在室内精准“巡逻”,完成360度无死角杀菌消毒不过几分钟,下一个人就可以进来接受检测了,这就意味着这台CT机的检测效率“特高”。
  这位医生手指的,就是前天刚从浙江绍兴“驰援”武汉的一台明峰方舱CT机。2月15日早上,从一投入使用,1天它就马不停蹄地检测了200多名(疑似)病人。同别的CT机不同,这台机器每两次检测之间几乎不用“休息”,因为每次检测后的CT机杀菌时间只需要3分钟。“现在我们医院新冠肺炎检测任务最重,那么多病患都在等着做CT检查,用时短、消毒高效的方舱CT机,派上了大用场。”医生接着说。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援助武汉的两台明峰方舱CT机,都是捐赠给武汉的。后续还会有将近20台发往武汉和全国各地,进行新冠肺炎检测。令放射医生兴奋的“高效快速消毒从而大幅提升CT机检测效率”的机器人,叫作“强紫外杀菌机器人”。这也是国内首次在方舱CT机上使用杀菌机器人。
  这款杀菌神器的主要研发者,是杭电自动化学院杨勇教授。据杨勇教授介绍,像新冠肺炎CT影像检测,因为新冠肺炎传染性高,每次检测后CT机都要消毒,而且消毒要求很高,如果消毒达不到要求很容易造成二次甚至多次感染。换句话说就是,有些疑似新冠患者接受检测,实际上本人并非真正感染,如果因为消毒不彻底被CT室上飘浮附着的病毒传染,那简直是灾难。所以一定程度来说,CT机的检测效率受限于消毒水平和速度。而明峰方舱CT机,自带“强紫外杀菌机器人”,考虑到一般CT机每次检测后的固定喷剂杀菌需要至少半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前者一旦开机,同样时间顶上好几个常规CT机加起来的检测量。
  强紫外杀菌机器人,实际上是个移动机器人,可以携带有多个紫外灯管,像明峰方舱CT机这款机器人,使用了8根强紫外灯管,每根强紫外灯管的紫外辐照强度是普通紫外灯管的3倍。这就意味着一旦启动,相当于有24根普通紫外灯管同时在作用,即刻杀菌效率极高。而传统固定式紫外杀菌装置(如室内安装的紫外灯),由于几何角度、辐照距离、紫外衰减等问题,杀菌有盲区、死角。而强紫外杀菌机器人,实质上是个AI,可以自动规划路径,自主移动,并根据目标位置自行调整杀菌角度,在固定空间里通过算法和自动化做到“杀菌无死角”。它是一个很灵活的机器人,背着24根紫外灯管,到处巡逻杀菌,相比传统固定式杀菌,速度和效果都有大幅度提升。
  据了解,强紫外杀菌机器人,最初的研发目的,是为了用于地铁、公交、学校、120救护车等人群密集或潜在细菌病毒传染强的公共场合的消杀处理。比如目前120系统的一辆救护车一天要转运好几趟的病人,如果消毒不彻底,被转运的病人及医护人员之间很容易相互传染,这样救护车就成为传染源。由于救护车随时待命,要求能够快速消杀,强紫外杀菌机器人就能派上用场,3分钟完成消杀任务,这样的机器人深受120系统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冠肺炎诊断主要是通过核酸检测和CT影像等临床诊断。CT方面,已有CT诊断的要点,如早期病变为局部斑片状亚段分布、重症期双肺弥散性实变“白肺”等。由于CT影像学除了用在诊断外,病患的预后、治愈判断等都要进行CT影像检测,意味着每个病人要进行多次的CT检查,如今随着湖北特别是武汉新冠肺炎检测和治疗任务激增,能移动、安装快的方舱CT机需求量大。“希望我们研发的强紫外杀菌机器人,能大幅提升CT机检测室的消杀速度,提高CT检测效率。让需要诊断的人尽快诊断,加快治疗进程,能在其中发挥哪怕一点点作用,我都会感到很欣慰。”杨勇教授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今后防疫敲了警钟,以后公共场所的消毒要求会更高,相信强紫外杀菌机器人因其智能性、消杀彻底性“一定能在越来越严的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微信图片_20201225104537.jpg
微信图片_20201225100627.jpg
微信图片_2020120117014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