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
2022-12-21 16:21:00
“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张可宁 通讯员 蓝云春、马庆凯)2022年12月18日,“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及杭州师范大学的350多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在线参加了此次高峰论坛。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尚永丰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尚校长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学院能以此次高峰论坛为契机,积极向各位专家学习请教,同时充分利用好杭州市和学校的各种支持,努力谋求外语学科的更大发展。
  论坛为期一天,共设六场主旨报告,上午和下午各三场。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袁筱一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教授做了题为《关于学科化后的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宁教授基于中国立场的区域国别学的目标定位、学科建设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教学科研资源组织,为推动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化发展提供了方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研究员的报告题为《关于外语教育与国别区域知识的几点思考》。他指出,区域国别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要重视包括语言能力和田野能力在内的扎实基本功,还建议慎提区域国别学乃“大国之学”的说法,不走欧美区域国别研究历史上“殖民之学”“帝国之学”和“对敌之学”的老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研究员做了题为《对区域国别学理论构建的思考》的报告。他分析了具备专门知识和交叉知识的外语人才对于区域国别学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构建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陈杰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程巍研究员,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彭青龙教授依次发言。程巍研究员以《内外的界线:美国“区域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兴起》为题,强调了外语能力以及区域国别学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美国的“区域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兴起与地缘政治、美国历史、中美关系等之间的密切关联。王逸舟教授在题为《区域国别研究如何成为一门学科?》的报告中,分析了国内区域国别研究中人文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这两种路径的优势与不足,强调了建立区域国别学学科核心概念和共同知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彭青龙教授在题为《区域国别学的现实需求与理论来源》的报告中指出,为了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必要在区域国别学中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还就区域国别学的现实需求、理论来源、人才培养等问题做出了探讨。
  第三场主旨报告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主任陈靓教授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王启龙教授做了题为《外语学科对区域国别学的历史贡献和现代转型》的报告。王教授总结了外语学科在服务国家内政外交需要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强调了外语学科作为区域国别学先导的重要地位,还分析了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化背景下外语学科的转型问题。中国前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先生在题为《经略和平稳定、合作共赢的东北亚格局,从容应对美国全方位战略遏制打压》的报告中,以资深外交官的经验,通过翔实的案例和数据,阐明了和平稳定、合作共赢的东北亚格局在中国外交大局和世界和平中的关键地位。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院长施旭教授的报告题为《文化话语视角下中美俄国家安全观研究》。施教授从文化话语角度切入,以俄乌冲突为例,分析了2014年以来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国家安全观的构建路径及其成因,以及不同的安全观对于国际关系、全球化的影响。
  第四场主旨报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梁茂成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以《外语学科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文学视角及其意义》为题,分别从外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文学视角、问题意识、人文知识体系三方面展开论述,主张外语学科应发挥外语优势,聚焦对象国的人文知识体系,从中发掘深层次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教授在题为《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研究/学——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报告中,以德语专业的培养要求为例,主张区域国别研究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还对具体“怎么做”指明了路径。上海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教授以《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体系建设思考》为题,就学科建设中的学术积淀、学理、学者、学生、学术出版物、学刊、学位点、学会、学风和学术评价体系等,十大要素做了细致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应对策略。
  第五场主旨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主持。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教授以《知识的组织与融通:区域国别学构建的基本路径》为题,阐述了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创立到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主张本领域学者应当拓展知识面,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以《田野育人:区域国别人才创新培养的上外路径》为题,分享了上外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培养“跨”“通”“融”人才的宝贵经验,强调了“田野育人”的重要性。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在题为《新征程上区域国别学的守正创新》的报告中,将区域国别学定义为一门推动中外区域国别合作的学问,还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实践为例,分享了区域国别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非发展合作的成果和经验。
  第六场主旨报告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以《新征程、新方向、新动力: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析了我国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新方向,介绍了近年来四川外国语大学发展区域国别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专家组组长钟智翔教授在题为《符合学科建设规范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报告中,对作为高等教育的区域国别研究学科与作为知识分类的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做了区分,主张区域国别研究应大力倡导基于本土语言和其他外语的实地田野调查。在题为《基于田野调查实践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报告中,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党委书记罗林教授通过分享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的一封信,指出区域国别学人才的成长过程需要付出很多,需要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还强调了田野调查在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殷企平教授在闭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本次高峰论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召开,专家们的发言高屋建瓴,使得本次会议成为我国区域国别研究踏上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新征程过程中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必将对我国区域国别学建设和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