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5年高考志愿即将填报 浙江农林大学本科招生总计划5389人 新增3个专业 多重机会选专业
2025-06-23 16:0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通讯员 陈胜伟)眼下,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选择一个好大学、好专业,成为“准大学生”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在浙江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有一所“性价比”特别高的高校——浙江农林大学。作为双省部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科研平台多,招生分数却没有高不可攀,也许是你的最好选择。

  浙江农林大学2025年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5389人。在浙江计划招生3467人,其中普通类提前录取计划464人,普通类平行录取计划2446人,艺术类统考批录取计划248人。在普通类提前录取招生计划中,三位一体招生计划360人,定向招生计划60人,省内地方专项计划44人。省外招生1922名,各省计划均不相同,重点投放在河南、贵州、湖南、安徽、广西、山东、江西、四川等省份。

  浙江农林大学2025年招生类型包括普通招生、艺术类招生和定向招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多种招生录取方式。学校全部按专业招生,利于考生直接进入心仪专业就读。今年新增生物育种科学、数字经济、兽医公共卫生3个新专业,首届招生共计155人;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林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面向省内外招30人,列入普通类招生。

  该校今年继续招收浙江省定向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粮油储检)人员60人,定向生毕业后到相应的各级粮食物资系统用人单位工作,列入浙江省提前批录取。学校举全校之力倾心打造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求真实验班,2025年在浙江省招收75人,涵盖全校23个优势特色专业,分设新农科求真实验班、新工科求真实验班、新文科求真实验班3个班。

  此外,为加快建设浙江现代农林业,培养高素质优秀农林人才,根据浙江省有关政策规定,浙江省户籍考生录取到浙江农林大学农学、林学、茶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7个专业的免收学费,所需学费由省财政承担。浙江农林大学实施“零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除特殊类型招生外,被学校录取的其他学生进校后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有申请转专业的机会。学校还实施主辅修制,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修读第二学位或微专业,学生结业后可获双学位,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

  浙江农林大学拥有浙江省登峰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10个。拥有5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农学、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木材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园林、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新工科项目、国家新农科项目、国家新文农科项目、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等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9个。

  据浙江农林大学招生办老师介绍,填报好专业志愿是考生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环节。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要在了解学校办学实力、专业优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个人情况的专业。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之间要适当拉开档次,形成一定梯度,冲、保、稳。

  考生可以积极填报学校普通类提前录取专业,浙江农林大学在省内普通类提前录取就安排有较多的招生计划,优惠政策多,包括定向招生、三位一体、地方专项计划等。如果被录取则不参与平行志愿的录取;如果未被录取则不影响平行志愿的录取,相当于考生多了一次填报和录取机会。

  另外,浙江农林大学不仅拥有包括院士在内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学习生活硬件条件好,校园生态环境优,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其中2024届毕业生深造率达31.33%,就业去向落实率和深造率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浙江省县乡机关择优选调应届毕业生考试中,录取人数位居浙江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前列;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均位居浙江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前列。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