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邱彬鑫 通讯员 沈懿程)穿越历史与现实,连接万物与自我,启迪智慧与成长。在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学校的教学楼与行政楼连廊处,有一处连续开设了三年的开放式沉浸体验校本课程——“新城·遇见微博馆”。该课程每学期在校内设置一个主题“博物馆”,常有学生笑称“我在博物馆读初中”。
近日,在本学期微型博物馆“小钱币·大历史——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简史展览”主题课程的开课仪式上,中国财税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孔向荣与杭州钱江新城教育集团理事长、钱江新城实验学校书记周素颖共同为“星城金银交引铺”揭幕。周书记表示,希望学生通过钱币这一“小窗口”,窥见中华民族的“大历史”,增强文化自信与探究精神。
第一堂体验课上,来自中国财税博物馆的金烨老师、鲍杰瑞老师扮演的“金银交引铺掌柜”生动介绍了古代货币制度与交引铺业务,以及一些展品的故事,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可触可感。陈阳老师则带领同学们一起开展研学探究,从货币的名称、形制到货币仿章颜色,及其产生的影响意义。同学们积极提问、踊跃互动,并在自由集章环节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的理解。
此次活动不仅是钱江新城实验学校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特色空间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历史、科学与美术沉浸式跨学科校本课程设计上的创新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挖掘校内外资源,拓展教育路径,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历史、思考现实、面向未来。
货币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是历史社会财富积淀的见证,贯穿了我们的文明,也成为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扇窗口。本学期,微博馆通过实物展示、情景讲解、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货币演变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经济智慧与发展脉络。
据了解,“新城·遇见微博馆”校本课程是学校新创少年素养课程的重要组成,充分利用了校内空间布局,广泛引进、利用校内外的社会资源,让展品走进学校,让学校变成博物馆。
学校此前还有“墨香与瓷韵——龙泉青瓷展”“逐梦天际间奋飞新时代——中国空军国防教育展”“丝绸的力量——奥运百年丝巾艺术展”等主题沉浸式校本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充实了“课间15分钟”,为学生创设了别具一格的学习空间,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