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法治引航,宁波财经学院帮新生迈好“成年第一步”
2025-09-16 15:10:00
宁波财经学院

  “原来小额多次偷窃也可能构成犯罪?”

  “替爸妈签的重要文件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

  9月14日,宁波财经学院2025级新生报到现场,一份包含致新生信和法治问卷的“法治大礼包”,成了新生报到的见面礼。不少人边填写问卷边交流,成了迎新现场一处热闹的场景。

  这份“法治大礼包”由宁波法治社会研究中心与宁波财经学院红鹰法律直通车网络文化工作室联合推出。“礼包”虽轻,装的却全是新生用得上的法律实用指南。其中所提及的公民身份责任、兼职维权等内容,都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高频知识点。

  致新生的信中列出了宪法、民法典等与校园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用“情景+分析+警示”的方式拆解新生容易遇到的案例,比如“帮同学出头动手致人轻伤可能是犯罪”。

  10道选择题组成的法治问卷,更是精准瞄准大学生活的“高频坑”。例如,紧扣新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关键节点,问卷特意设置“年满18岁能否替父母签署重要文件”的题目,帮新生厘清成年后的民事行为边界;融入“超市买到过期牛奶,商家拒绝赔偿该怎么办”等具体生活场景,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可感可用。

  “捡到东西不还,原来不算偷窃?”“不算,这更可能构成侵占罪。”创业管理专业新生邱淑怡看着刚答完的问卷题,和活动现场的邵将老师热烈讨论。

  邵将是宁波财经学院红鹰法律直通车网络文化工作室负责人,同时担任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强国行”项目团队负责人。她将邱淑怡的疑问一步步拆解,并顺着案例延伸,给出了实用指引。

  回忆起问卷里的题目,邱淑怡表示题目设置不算难,就是有几个选项拿不准。“比如刚才讨论的侵占和偷窃的区别,问了老师才明白。问卷里的案例,看着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跟大学生活贴得很近。”

  大二学生刘冲宇也在现场填写问卷。看到问卷中诈骗相关题目时,她立刻想起高中时的经历:“当时班上有同学QQ被盗号,骗子冒充他向另一位同学借了1000元,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现在才清楚,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留证据、怎么维权。”

  “之所以把‘法治大礼包’搬进迎新现场,就是想趁着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的时候,把法律知识‘送上门’。”邵将解释。新生从中学进入大学,面对的是更复杂的“小社会”,但很多人对兼职维权、纠纷处理等法律风险的认知几乎是空白。“比如之前有学生兼职没签合同被欠薪,不知道怎么要回工资;还有人捡到同学的贵重物品没还,差点构成侵占。我们把这些真实案例转化成信里的情景、问卷的题目,就是想让新生提前‘踩点’,避开这些‘坑’。”

  迎新现场,还有不少家长与新生同行。一位来自广西的新生家长陪孩子答完题后表示:“孩子刚上大学,我们最担心他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让他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我们做家长的也放心多了。”从现场情况来看,新生填写问卷时专注度很高。据统计,当天问卷题目正确率最高达到90%。

  “我们还准备了十个普法小视频,开学后将通过校内平台推送。”邵将介绍。“希望从入学第一天起,法治意识就能扎根在新生心里,成为他们未来生活的‘护身符’。”

  后续,宁波财经学院将通过普法视频,搭配后续的线下法治讲座、法官律师进校园等活动,帮新生迈好“成年第一步”。

  (通讯员:赵烨)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