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钱天国为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2025-09-16 10:4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周畅)9月15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钱天国以《传薪承志 笃学力行 做拥抱新时代的创造者》为题,为2025级新生讲授一堂既涨知识又超有温度的“开学第一课”。校领导、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代表等共同聆听。

  从三大水利工程中感悟时代变迁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发展史就藏在一条条江河、一座座大坝里!中华民族的治水史,本身也是一部中国治国史。”钱天国通过三大标志性水利工程的故事,瞬间点燃了新生们的好奇心。从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新安江水电站,到筹备近半个世纪、守护亿万人民的三峡水利枢纽,再到承载着“绿色能源”梦想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每一个工程都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钱天国指出,这三大工程跨越三个时代,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回应着国家的战略需求,解答着时代的核心命题。它们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有力见证,更蕴藏着水利人敢闯敢拼、勇担使命的精神密码。

  听着这些故事,萌新们眼中满是向往。港航25-3汤心聆说,“原来我们的专业,是这宏伟蓝图的第一笔。今日所学将是绘就青水绿岸、守护万家灯火的力量。我们要把知识学扎实,用真本事为水利行业添力。”

  从五阶段的校史感悟水院发展

  “我们学校因水而生、以水为名、因水而兴。”钱天国带着新生们翻开水院的“时光相册”,细数72年的发展历程。学校走过了初创的热血、动荡的坚守、重建的坚韧、稳步发展的踏实,直到如今跃升发展的崭新阶段。2022年南浔校区的启用,更给学校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钱天国表示,72年来,学校坚守“水利报国”的初心从未改变,培养水利水电专业人才的使命从未改变,“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从未改变。当前,全校上下正在聚力攻坚,坚决打赢“申硕”这场硬仗,为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他希望新的“水分子”们传承“水利报国”薪火,赓续以校训和学校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基因,以“高质量有特色”贺信精神为指引,铸牢“水院共同体”意识,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水院人的风采。

  听到这里,新生们纷纷挺直腰板,备感自豪。新能源专业学生李银凯表示,他将与所有水院人一样,把这份骄傲和使命记在心间,奋力在能源保障、绿色电力的赛道上奔跑,让青春在服务祖国水利电力事业征程中绽放耀眼光芒。

  从校友故事感悟 “青春何为”

  “在咱们水院,从不缺闪闪发光的榜样!”校领导分享起校友们的“硬核青春”,瞬间拉近了与新生的距离。

  全国劳模奕永庆、安吉县水利局总工程师谷红卫等“老一辈”校友,用身体力行诠释着“择一业终一生”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萨木尕·海拉提、“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雷建鸿、参与九三阅兵的韩迎港等“中生代”校友,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诠释“博学・求实”的校训,活成了“自强、务实、尚德、求真”的最好模样。除此之外,近年来学校的“新生代”学子也在学科竞赛、科研创新等领域屡获佳绩。

  萌新们听后摩拳擦掌,立志以校友为榜样,在各自专业领域发光发热。计算机学院黄少桦感慨道,“前辈们奋斗的事迹,让我深刻领悟到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未来几年,我将深耕学科竞赛,扎实学好、学精AI技术,力求以所学助力‘智慧浙江’建设,努力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在AI时代成为“会创造”的人

  “AI时代,‘知道’不再是门槛,‘记住’不再是本领,‘重复’不再是优势,我们怎么办?”

  钱天国为同学们送上建议: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学习时需要不断质疑、分析并重构信息,搭建完整的思维框架,从而发现真正值得解决的问题。要有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多尝试跨学科研究与实践,在合作中锻炼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动手创造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要有持续改进的能力,将“持续改进”的循环内化为本能,保持敏锐观察力,紧盯行业动态与技术前沿,维系创新创造的活力。要有价值判断的能力,在打破常规、寻求创新的过程中找准方向,切实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帮助和服务,契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社会进步的整体趋势以及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为社会作出真正有价值的贡献。

  最后,钱天国寄语新同学,要习惯思考“为何如此”,善于追问“何以可能”,孜孜以求“如何做到”,牢牢守住“价值方向”,真正成长为一个“会创造的人”,为“创新浙江”“创新中国”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