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在世界清洁日来临之际,杭州市紫阳幼儿园大班的“清洁魔法站”项目热闹开启。往日里的“被动打扫者”们,如今化身充满奇思妙想的“环保小创客”,围绕“清洁工具创新”展开趣味探究。他们巧用废旧材料、善用自然好物,亲手打造专属清洁神器,在动手实践中以童真之力为世界清洁日增添了别样活力。
“乐高细缝里的脏东西总也刷不出来!”“大刷子根本伸不进积木小孔,抠不出里面的橡皮泥!”一次日常清洁乐高玩具时,孩子们接连提出的烦恼问题,意外成为了工具创新的“灵感起点”。“咱们找个能刷细缝的刷子不就行了!”小朋友安安的提议一呼百应。几天后,孩子们带着各自设计的“细缝刷”齐聚“清洁魔法站”,其中一把用废旧牙刷改造的“弯头刷”格外亮眼——“它的刷头能弯,软毛刚好能钻进细缝里!”“这是用家里不用的旧牙刷做的,一点都不浪费!”孩子们围着这把小刷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发现。
顺着这份灵感,孩子们索性开启了“牙刷大变身”计划:有人用胶枪将3个废旧牙刷头粘在一起,做成“三兄弟刷”,一下子扩大了清洁范围;有人调整牙刷结构,巧妙做出“四面刷”,能灵活清理水杯内壁的死角;还有人找来硬纸板当长柄,给牙刷加了个“延长臂”,让它变身成能清扫书架角落的“双头刷”。每一把改造后的刷子,都藏着孩子们的小心思。实践试用时,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忙得不亦乐乎:“我的三兄弟刷擦纱窗超厉害,脏东西全被扫跑啦!”“四面刷转一转,水杯内壁马上变干净!”为了让每把“清洁神器”更有辨识度,他们还精心设计了“功能身份证”,详细标注刷子的用途和创意点;最后通过集体投票,选出了“最佳大力士奖”“最佳变身奖”等趣味奖项,在欢声笑语中,将“废物再利用”的环保理念深深印刻在心里。
而小朋友甜甜带来的丝瓜络,更是让孩子们解锁了“自然清洁”的新技能。“这硬邦邦的东西是什么呀?”“怎么会是丝瓜做的?”面对满是疑问的小伙伴,甜甜骄傲地举起丝瓜络介绍:“这是我奶奶教我的丝瓜络,用来洗碗可好用了!”为了弄清丝瓜络的“清洁秘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新鲜丝瓜,放在阳台通风处风干,每天定时观察——看着丝瓜从翠绿慢慢变软、再到通体金黄变干,大家充满了期待。等到丝瓜完全风干后,他们又切开新鲜丝瓜与干丝瓜对比,惊喜地发现:“干丝瓜里面有好多小洞,既像藕片的孔,又像小渔篓的网!”
带着这份好奇,孩子们又找来放大镜观察丝瓜络的纹路,用滴管做滴水实验。经过一次次尝试,他们终于搞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些小洞洞能吸水、还能挂住洗洁精的泡泡,而且丝瓜络的纹路很牢固,擦东西的时候不容易破!”搞懂原理后,孩子们立刻动手改造:有的把丝瓜络剪成小块,套在小木棍上做成杯刷;有的直接将完整的丝瓜络当作台面硬擦,清理顽固污渍;还有的拴上绳子,做成方便悬挂的洗碗络。这些带着自然清香的“清洁神器”,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原来大自然里的东西,也能帮地球变得更干净!”
活动最后,孩子们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清洁工具,开启了一场校园清洁行动:有人用“三兄弟刷”仔细清扫教室纱窗,有人用丝瓜络杯刷认真刷洗小伙伴的水杯,还有的化身“环保小老师”,教小班的弟弟妹妹用“弯头刷”清理玩具缝隙。阳光下,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忙碌穿梭,用创意与行动生动证明:环保,从来都不是大人的专属课题,孩子也能用自己的智慧,为地球添上一抹清新的绿色。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