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地企协同发力,杭师大“校门口”就业驿站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5-09-18 11:05:00
杭州师范大学

  9月17日,杭州师范大学与杭州市人力社保局携手共建的“乐业杭州”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暨杭州师范大学“职引未来”就业工作站正式揭牌。这处坐落于杭师大仓前校区校门口、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场地,凭借紧邻余杭塘路、面向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整合校园招聘、企业宣讲、职业规划等多元服务,成为校地企三方共建共享的就业服务新枢纽,为毕业生搭建起“校门口”的“就业驿站”。

  校门“零距离”:打通就业服务供需通道


  走进就业驿站,招聘大厅内数十个摊位整齐排列,一场由杭州师范大学与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联合主办的“潮聚杭州高校行”2025年在杭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暨杭州师范大学校地企融合发展人才对接会正在这里举行。杭州联华华商、联川生物、认养一头牛等近70家优质企业在此“设点引才”,吸引近2000名毕业生到场求职。场地右侧的咨询服务台,由学校驻点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不仅提供物品借用、政策咨询等基础服务,还摆放着各地引才政策、学校生源信息、企业招聘简章等宣传折页,方便求职学生与企业随时查阅。

  “校门口的选址让我们企业进校更方便,人流量大且设备齐全,让招聘需求触达更多毕业生。”杭州认养一头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校招负责人说。“将就业工作站选址在我们学校校门口,区位优势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杭师大学生处副处长翁灵丽介绍到,杭师大地处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周边优质企业资源丰富,同时校门口进出便利,在此建立就业公共服务驿站,就像架起了一座连接校内外供需资源双向互通的桥梁——毕业生路过时可随时查询就业信息,企业能快速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有效打通了校地企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AI全赋能:重构求职服务高效场景


  驿站门口的AI就业体验区,成为毕业生关注的焦点。AI就业服务一体机、AI面试舱、简历打印一体机等科技设备,将“数字赋能就业”落到实处。“你好,我是杭州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大四学生小王走进AI面试舱内,现场体验AI模拟面试。在全部问答结束后,系统仅用几十秒就完成在线评分,自动生成的面试报告里,不仅标注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维度的得分,还附上了专业性评估建议。走出舱门,小王笑着说:“之前总怕面试紧张出错,现在有了这个‘练兵场’,既能提升技巧,又能降低试错成本,以后求职更有信心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AI就业服务一体机整合了多种就业服务功能,为学生和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就业服务支持;而AI面试舱则为毕业生打造了“实战演练场”——摄像头捕捉微表情与肢体语言,通过算法分析面试表现,针对性指出优势与不足,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反馈。从岗位搜索到简历投递,再到面试模拟,学校通过引进AI技术,覆盖就业服务全流程,构建“技术+服务”新生态,有效解决传统就业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升效率与精准性,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导师精准护航:链接行业一线就业信息

  驿站内的“师友导师会客厅”,则为毕业生提供了与行业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来自企业、高校的杭州市就业创业专家指导团正在此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简历优化等一对一咨询。“你简历上的关键信息与你投递的岗位要求之间匹配性不够强,你可以更多体现你的相关实习经历……”在就业咨询摊位,来自企业的就业导师指出了大四学生小吴简历中的问题。“以前可能更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荣誉,这次通过和企业导师的交流,让我更明确了一线企业真实的招聘特点和用工需求,也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该往哪方面去努力提升。”

  杭师大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杨迪表示,以就业驿站为依托,学校将定期开展“实践导师进校园”等活动,结合当下市场需求与求职毕业生意愿,邀请来自各地就业部门、行业企业、实务部门等专家、优秀代表,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开展讲座、授课、咨询等就业指导活动,传递来自行业发展前沿最真实的就业信息和职场经验。”

  从“校门口”的空间便利,到AI技术的效率提升,再到企业导师的专业支撑,杭州师范大学就业驿站以“校地企协同”为核心,形成“供需对接—资源适配—服务落地”的闭环。接下来,就业驿站将依据学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特色和企业的招聘需求,深化学校与地方、企业的常态化合作,让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都能“走得进、坐得下、来了还想来”。

  (责任编辑:李思远 赵韵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