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州一小学贴心打造淋浴房 “会说话”的校园环藏着育人巧思
2025-09-18 15:3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周佳妮)近日,三墩板块的热门小学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紫萱小学备受热议,因为学校的环境“上新”啦——校园里设置了淋浴房。

  公办小学里设置淋浴房并不多见,为何要建?答案藏在一句孩子无意间的感叹里。

  从学生需求出发,设置淋浴房

  “学校要是有淋浴房,现在能冲个澡就好了!今年五六月间,一次大课间活动时,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冠军无意中听到了学生的这句感慨。

  作为体育老师的他,很能共情学生的感受。而且,杭州夏季气温较高,且持续时间长,不仅学生,老师有时候也有“冲澡”的需求。

  因此,趁着这个暑假,学校将图书馆原本利用率不高的卫生间改造成了一间淋浴房。

  据张冠军介绍,学校设置淋浴房的事,可以说是做到了师生心坎上。学校每天除了体育课外还有大课间,校队还要进行日常训练。学生的运动量很大,天气又热,难免出汗。

  如今,淋浴房建好了,同学们再也不用穿着被汗水打湿的衣服继续上课了,能预防感冒,还能愉悦心情。

  记者了解到,淋浴房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需求。淋浴房分男女两间,各十余平方米,还设置了四个淋浴隔间,安装了三个热水器。

  为了方便师生淋浴期间换衣服、吹头发,学校还专门贴心地准备了储存柜、坐凳、吹风机,以及按压式的洗浴用品,很是贴心。

  开学之后,不少孩子陆续发现了“新大陆”,都为学校点赞。

  “厕所革命”延续,将迎3.0版本

  紫萱小学的校园,上新的可不光是淋浴房,每个厕所都进行了硬件升级。

  以女厕所为例,粉色墙面搭配白色瓷砖,清爽有活力,高低分布的洗手台,照顾不同身高的孩子。在优雅的环境中,学生的个人形象和自身内涵都在不断提升。

  其实,紫萱小学对校园环境的用心创设由来已久。而对厕所的改造,早就开始了。早在2019年,学校就因“厕所革命”引发关注,当时厕所竟成为学生下课打卡的热门“景点”。

  改造前,学校征集了孩子们的设计图和改进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触动了校长——“美丽而伟大的厕所”。

  改造后的厕所多了很多细节,诸如增加了绿植、洗手液、擦手纸等,隔间内装上了挂钩和置物架,还定期除臭,净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厕所不仅进行了硬件升级,还将迎来3.0版本的文化升级,成为一座“流动的社会情感力博物馆”。

  后续,每层楼的厕所都将围绕运动、科技、美术、音乐等主题,通过“主题金句+故事漫画+行动公式”的形式,将坚毅、勇气、探索、包容等核心品质融入,让学生浸润在指导自我管理与社会交往的环境美育中。

  用心创设环境,全方位培育社会情感力  

  对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育,学校的载体丰富多彩。校内打造了十处特别的“打卡地”——“校园友好研学路径之十大校园景点”,每一个场馆都由学生敲定、命名、介绍。同学们拿着研学单、邀上三五好友,探索校园空间的各种可能性。

  学校发现,与校园空间的紧密连接,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强的掌控感和安全感,进而培养他们作为校园小主人的意识,有效促进孩子对校园公共设施的关心与爱护。

  此外,每个班级的橱窗都变成了“问问之窗”,学生可以在“什么是分享?”“人为什么会嫉妒”“为什么需要合作”等一系列“向世界问个不停”的哲学问题中,学会思考,养成探索的习惯。

  “例如‘什么是分享’,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分享的本质,是放弃所有权,还是共同享受快乐?思考分享如何影响我与朋友的关系?它如何让一个群体更紧密?”张冠军说。

  不论是橱窗的“问问之窗”,还是楼梯角的“问问互动墙”,都在传达校园里珍视思考,鼓励学生对生活和人性本质的探索。

  “这样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并维持健康的关系。”张冠军补充说,这些开放性的、全校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保持好奇、质疑和深度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完成对自我情绪、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的认知与探索,促进他们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

  目前,学校还在校园内精心规划了模拟交通线路及多种社会场景,虽尚未正式启用,却已激发学生热切期待。未来,这里将成为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提升沟通技能,体会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从淋浴房到情感博物馆,从“问问之窗”到模拟交通线路,紫萱小学将社会情感力的培育融入每个角落,悄然构建一个充满关怀的育人生态。如今,校园设施仍在不断升级。相信这些创新举措,将为学生成为更完整、更幸福、更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