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做好“引、融、送”三篇文章,温州理工学院法学院以“双百双促”行动赋能基层治理
2025-10-24 16:5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张筱欣 林金艳)“5个街道,10个社区,28期活动,覆盖850余人——这一串数字,是自温州理工学院“双百双促”行动以来,法学院师生从课堂走向基层一线,从理论学习迈向实践服务最直观的体现。”温州理工学院法学院党委书记何碧如表示。近年来,温州理工学院始终秉持“拆隔墙、推围墙、跨城墙”的理念,探索高水平理工类应用型高校建设。如何打破高校与社会的壁垒,让高校服务惠及群众?温州理工学院法学院以“双百双促”行动为着力点,做好“引、融、送”三篇文章,交出了一份崭新的基层治理新答卷!

  “引”字为先,构建党建联建新格局
  法学院秉持“党建引领+专业赋能+服务地方”理念,主动对接地方法治需求,为“双百双促”行动搭平台、聚资源,推动优质法治资源下沉基层。学院党委与温州市龙湾区司法局、龙湾区检察院、乐清市司法局、永嘉县人民法院、龙湾区海滨街道、状元街道、星海街道、瓯海区梧田街道、茶山街道等20余家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将法治服务的触点深入基层网格。通过定期交流,实现“走出去”了解实情,“引进来”共谋发展。
  为落实“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宗旨,学院还与龙湾司法局共建“问理”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构建校地合作枢纽点。截至目前,“问理”法律服务中心已向社会提供120起精准法律服务,法律咨询超1000次,惠及群众超过1万人,切实将“问理”法律服务党建特色优势转化为了服务“强城共富”的实际成效。
  “融”字为要,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
  法学院坚持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双百双促”行动把社会“大课堂”变为育人“新阵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练就真本领,为基层服务提供真效能。学院与龙湾区海滨司法所共建“小红枫基层人民调解队”,每周三下午均会前往海滨街道各个社区,学生在全国模范调解员指导下,深度参与土地征收工作等专项调研,基层婚姻纠纷、借贷纠纷等纠纷调解,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在实践中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活动事迹被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同时,学院与龙湾法院、市总工会、龙湾工会等合作,推进12位人民调解员教师带教工作,以“1+1”模式,培养擅调解、懂基层的学生骨干。
  “送”字为实,提质增效基层法律服务
  学院始终以党建特色项目“律动红”为中心,构建“一站四队”的服务体系,即“问理”法律服务站、法趣小纵队、普法先锋队、律动红实践队和典亮青春队,各支队伍各具特色,互相赋能,推动“双百双促”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
  自“双百双促”行动开展以来,法趣小纵队深入瓯海梧田街道明瓯社区、龙湾星海街道新月社区开展系列青少年成长法课堂活动,以趣普法,广受好评。普法先锋服务队走进永兴街道金海社区面向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反诈宣讲,以案析法,提高社区矫正人员防诈意识。律动红服务队走进海滨街道锦海社区、宁村村、沙中村爱心食堂,为银龄老人送餐唱歌,共度佳节,有效提升老人幸福感。此外,在暑假实践阶段,律动红服务队与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深入交流,收集关于基层法治建设的意见建议30余条,与海滨司法所积极配合,回答解决相关法律问题10余条,基层法治服务不断优化,真正把民生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红色循理·精工先锋"党建品牌引领下,温州理工学院法学院学子响应"双百行动"号召,以青春脚步丈量村巷,以暖心服务传递组织关怀。未来,学子们也将继续“引”出合力、“融”出实效、“送”出温度,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治理的强劲动能,为共建和谐社区注入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