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石宇轩)近日,第三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国际高峰论坛暨第四届“汉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等50所高校的80余位中外专家和110名中外学生参与。

开幕式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费君清教授致欢迎辞,他介绍了绍兴地域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成果。
他指出,希望通过本次高峰论坛和教学技能大赛,与全国高校深入交流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分享学校“汉语+”教学改革成果,促进各校学生之间的专业互动与能力提升。
同时,他表示,学校也将积极借鉴各高校的有效经验,取长补短,持续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和“汉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向深入。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吴笛教授、浙江省中文教指委主任肖瑞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致辞,高度评价活动对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随后的高峰论坛上,来自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学者,围绕“AI技术赋能与汉语国际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论坛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肖瑞峰教授提出中文学科应侧重批判性思维与创意审美,实现人文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叶军教授基于乔哈里窗模型,阐述了AI学习智能体的四种功能角色;古川裕教授探讨了“在外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提出通过本土化教学推动汉语成为国际语言。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专业内涵建设、数智化课程思政、AI赋能非遗文化教学等主题展开交流。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代表汇报了HSK写作智能化、商务汉语课程改革等实践探索,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思路。
同期举行的教学技能大赛吸引了全国110名中外学生参赛。比赛采用双向匿名评审机制,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组进行。选手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能力。最终,浙江财经大学翟辰宇、苏州大学陈婧洋等6人获特等奖,10人获一等奖,另有若干选手分获二、三等奖。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本届论坛与大赛集中展示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成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来,通过“2+X”培养模式改革、海外实践基地建设等举措,在跨境教学实训、志愿者选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与兄弟院校联合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院校间的互学互鉴,对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文明互鉴具有积极意义。未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深化专业建设,为培养更多优秀国际中文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