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包宏杰)11月5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联合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浙江抗战英烈故事宣讲活动圆满落幕。
作为2025级新生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本次活动以“真理的味道・浙江英烈文化思政课”为载体,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
校地联动搭平台,红色资源活起来
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重要契机,构建起了“厅校共建、馆院联动、校地协同”的育人新格局。海宁市中小学师生代表与学院2025级新生同堂听课,实现了红色教育跨学段全覆盖,旨在通过文化赋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情感温度,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争当英雄。

学院深度挖掘浙江本土红色资源,将朱枫、刘英、何云等浙江籍英烈故事作为核心素材,让浙山浙水间的英烈事迹成为思政教育最鲜活的教材。校地双方共学、共研、共教的实践新模式,有效激活了红色资源的育人效能,打造出“大思政课”校地融合新样板。
沉浸宣讲传精神,英烈故事动人心
区别于传统思政课堂,本次活动创新采用“舞台剧+情景诵读+主题讲述”的沉浸式宣讲形式,让英烈故事可感可触。
《1937,炸桥炸桥》再现民族危亡之际的决绝抗争,《打刀人、用刀人、铸刀人》诠释浙江儿女的同仇敌忾,《一门双烈的抗战壮歌》诉说家族传承的爱国情怀,《心中的丰碑》追忆空军英烈的舍身报国……一幕幕生动场景、一段段深情讲述,立体呈现了浙江儿女在抗战岁月中,那种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小合唱《送别》拉开活动序幕,情景朗诵《红铁》《我们不会忘记》激荡人心,表演唱《如愿》圆满收尾,艺术化的表达让红色精神直抵心灵。整场活动将宏大历史叙事转化为具象化情感体验,让在场师生潜移默化接受精神洗礼,深刻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内涵。

现场,学院党委书记申屠莉向全体学生提出三点希望:深植红色根脉,在与历史对话中铸就信仰之魂;勇立时代潮头,以勤学实干练就过硬本领;投身伟大实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这一倡议呼应了活动主题,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指明了成长方向——作为民族复兴接力赛中的“奔跑者”,要以英烈精神为灯塔,在新时代续写奋斗华章。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依托红色资源,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让英烈精神成为青年成长的精神养分,激励学子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力量。
据悉,活动由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国防教育学院协办,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海宁市教育局、海宁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支持。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