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绿野菌盾振兴团”,守护市民“舌尖安全”
为提升市民对毒菌的识别能力,减少毒菌误食事件发生,8月5日- 6日,安顺学院毒菌科普三下乡团队走进当地AAAA级景区虹山湖、娄湖、三合水库及小十字等场所,开展毒菌科普宣传活动,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筑牢防护网。
虹山湖作为安顺热门的四A级景区,每日吸引大量市民、游客休闲漫步。团队成员早早来到虹山湖,在湖边步道、休憩区域“安营扎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围拢过来的市民讲解毒菌危害、识别要点。
在娄湖,团队借助景区人流优势,利用宣传手册,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常见毒菌种类、中毒症状及急救知识。成员们穿梭于游客间,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调整讲解方式,不少游客听完分享后,主动扫码关注团队科普公众号,希望获取更多知识。
三合水库周边,常有市民垂钓、散步。团队在此开展宣传时,重点提醒市民:“水库周边潮湿环境易滋生毒菌,钓鱼时别因好奇而采摘,更不能带回家烹饪。”针对部分有野外采摘习惯的市民,成员们结合本地毒菌案例,讲述误食毒菌导致的严重后果,让“不采、不买、不吃野菌”理念深入人心。
此次毒菌科普活动,安顺学院团队累计覆盖超百人次,发放手册600余份,收集市民咨询反馈100余条。通过景区、水库、街区等多场景宣传,让不同群体了解毒菌危害,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团队成员表示,后续会整理活动经验,制作线上科普视频、推文,持续扩大宣传范围,也期待更多人关注毒菌安全,共同守护生命健康防线,让“三下乡”的科普成效,在长效宣传中不断延续。
绿野菌盾振兴团开展系列毒菌科普活动筑牢群众安全防线
8月7日,团队成员首先来到学苑社区及周边社区,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毒菌识别知识。活动中,团队成员结合当地常见毒菌种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毒菌的外形特征、中毒症状及急救措施,重点提醒居民不要随意采摘、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菌,避免误食中毒。
8月8日,团队一行转场至安顺市第十三小学,为该校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毒菌科普课。志愿者们通过PPT演示、播放科普动画、展示毒菌实物图片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毒菌与可食用菌的区别,并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环节,引导孩子们牢记“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毒菌的原则。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对毒菌危害的认知水平,更推动了食品安全理念的传播。绿野菌盾振兴团成员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更多惠民科普活动,为构建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