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秘大山里的竹编非遗,传承指尖上的千年匠心
2025-07-14 10:06:00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这个暑假,万山区高楼坪侗族乡夜郎村的楠竹林间蝉鸣阵阵,铜仁幼专“向阳花开·青春助力”三下乡实践团的队员们走进竹编非遗传承人张先美的家中,开启了一场深度融合文化探访与技艺实践的非遗研习之行。

  竹编“这门手艺,是刻在骨子里的。”71岁的张先美握着磨得发亮的篾刀,向同学们娓娓道来竹编与夜郎村的羁绊,他8岁起跟着老一辈学认竹,拿起篾刀开启竹编深耕之旅,指尖划过竹片的纹路,仿佛触碰着时光的脉络。

(张先美向同学们诉说竹编与夜郎村的故事)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竹编是夜郎村人的“生存密码”,张先美回忆道。小时候为了生计常赶制竹筛,他与爷爷通宵劳作,指尖磨出的茧子比篾条还硬,却在拿到工钱支撑家庭开支时,尝到了“苦里带甜”的滋味。“竹编编的是器物,守的是日子。”他演示着选竹的诀窍,“三年生的楠竹最适合作料,青皮下藏着恰到好处的韧性,就像咱山里人,既要有扎根土地的沉稳,也要有向上生长的劲。”

  张先美将这些“老伙计”一一摆到斑驳的竹编木架上,最惹眼的是个巴掌大的迷你小竹篮,篾条细如棉线,提手处编着小巧的“回纹”。旁边的竹碗敞口圆润,内壁光滑得像抹了油,指尖碰上去,凉丝丝的触感里还裹着竹子特有的清润气。眼前的鱼篓更巧,篾条盘得密致如绣,小虾米漏不了,大鱼闷不着,提着手感还轻,既结实耐摔,又透气不捂,手艺的好,全在这细处。

(张先美示范匀篾工艺)

  “匀篾是基本功,也是最难的关。”爷爷将楠竹段分给同学们,示范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破篾手法,刀刃游走间,竹段应声化为粗细均匀的篾条。匀篾讲究的是“手腕要沉,力道要匀,就像给竹子“解衣”,得顺着它的性子来。”

  据了解,竹编是古老的传统技艺,以竹为料,凭劈篾、编织等技法成型,距今8000多年。贵州万山夜郎村一带竹资源丰富,当地竹编世代相传,融入山民日常,是地域生活智慧的鲜活体现。

(合影留念)

  一直以来,铜仁幼专鼓励青年学生扎根基层,此次竹编非遗研习恰是契机。队员们在指尖与篾条的磨合中懂得,非遗从不是静置的展品,而是流淌的生活脉搏——与匠人心意相通的瞬间,便接过了“传承”的篾条,带着竹的韧劲,在掌心续写时光经纬。

  图/余廷发 李其秀

  文/余 慧 张 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