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土家乡愁里 AI种出向阳花——铜仁幼专“向阳花开 为仁宣锋”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以智赋能乡村振兴侧记
2025-07-14 16:48:00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七月的醉美岸都、南门夹石,青山如黛,炊烟袅袅。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阳花开・为仁宣锋”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师生们,带着智慧工具与赤子之心,走进铜仁市沿河县夹石镇周边村寨,用AI技术为乡村“留忆”“赋能”,让沉睡的乡愁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

  在夹石村,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着实践团成员操作平板电脑,将祖辈口耳相传的扯船调唱词、炸龙等非遗技艺录入语音识别系统。“以前总担心这些(非遗老手艺)没人记得,现在机器能‘听’能‘记’,娃娃们就算走再远,也能随时‘听’到老家的故事。”72岁的土家老人杜老爷子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文字,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实践团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村寨建立“数字乡愁档案”,涵盖民俗传说、传统技艺、方言童谣等内容,既留存了文化根脉,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可触摸的历史”。

  在落寨村的稻田里,AI图像识别技术成了“新农具”。实践团成员指导种植户使用手机APP拍摄秧苗叶子,系统能快速识别病虫害并给出防治建议。“以前靠经验看苗情,现在机器比人‘懂行’,施肥打药更精准,水稻品质上去了,也能卖个好价钱了。”种植户张先生算起增收账,脸上满是憧憬。此外,团队还通过AI算法分析当地气候、土壤数据,为村民定制种植方案,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从用VR技术还原古村寨风貌,让在外游子“云游”故土;到开发多语种AI导览系统,助力乡村旅游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践团的脚步遍布田间地头、古宅老院。“我们希望用AI技术架起桥梁,让乡村的美被看见,让乡愁有处安放,更让乡村振兴的路上,科技与人文同频共振。”实践团指导老师谯小康说。

  如今,土家族的山村里,数字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模样。那些曾藏在深山里的故事、生于土地的智慧,在AI的赋能下,正化作一朵朵向阳而生的“振兴之花”,绽放在乡愁深处,也绽放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陈宗法 谯小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