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农村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展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7月14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向阳花开·为美而行”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团队在坝黄镇官庄村深入探访科技赋能农业的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科技助农新路径。
实践团队来到村委,村委副主任杨康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村里使用的无人机,可以进行播种、施肥、搬运、病虫害监测等操作,破解了传统农业“用工难、效率低”的痛点。为了让实践团成员们听得懂、学得会,杨康把参数拆解成“土味口诀”:“喷洒玉米像‘高射炮’,高度2.8米;水稻要‘贴地飞’,1.5米就够;果树得‘跳格子’,用仿地飞行模式。”在杨康细致的讲解与耐心指导下,队员们全神贯注地借助这套先进的模拟系统,一步步掌握了无人机操控的各项基本原理。从起飞前复杂参数的精准设置,到飞行过程中轨迹的科学规划,大家完整演练了一整套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每个步骤都力求精准到位。
了解完无人机系统,队员们来到院子亲自实操,在村委委员胡志刚的指导下,队员们小心翼翼给无人机装液。一切操作完毕,大家来到田间,紧张地调试遥控器摇杆的灵敏度,当队员们亲手操控的无人机平稳升空,在田垄上空划出整齐弧线,均匀洒下带着草木清香的“希望之液”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一位队员望着空中盘旋的无人机,眼里满是兴奋:“以前总觉得种地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亲手操作无人机才明白,科技真能让种地变得这么‘酷’!”
我校驻村干部赵流涛说:“无人机这些新装备不光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更让种地成了技术活、精细活。大家今天看到的,只是官庄村科技兴农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我们还要把更多智慧农业技术引进来,让乡亲们都能熟练掌握,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效益,让好日子更有奔头。”
此次活动,不仅让实践团队亲身感受到了科技为农业带来的深度变革,也为乡村的科技兴农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更多智慧农业技术的落地生根,乡村的农田里将绽放出更多丰收的喜悦,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愈发绚丽多彩。
(作者:吴敏、李凯、赵流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