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司法考试民法讲义:物权法合同法等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政法英杰 钟秀勇  2010-06-03    

  三、占有(★★★)

  (一)占有的分类(★★★)

  1.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1)有权占有。指有本权的占有。“本权”指“可以占有的权利”,即基于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而享有占有的权利,“本权”包括物权和债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留置权人、质权人的占有为有权占有;接用人、承租人、保管人、运输人、买受人的占有亦属有权占有。

  (2)无权占有。指欠缺本权的占有。遗失物拾得人的占有、小偷对脏物的占有、无效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占有均为无权占有。

  区分的意义:①物权人依据《物权法》第34条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时,其请求的相对人必须是无权占有人。②因侵权行为占有他人动产的,属于无权占有,不发生留置权。

  2.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这是对“无权占有”的再分类,有权占有不能采用善意与恶意的标准进行分类。

  (1)善意占有。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缺乏占有的本权而占有,即无权占有人的主观状态为不知情且无怀疑。例如:小偷甲将偷来的手表出卖给“不知情”的乙,乙的占有为善意占有。买卖合同无效,不知无效事由的买受人的占有为善意占有。

  (2)恶意占有。指占有人明知无占有的权利,或者虽非明知但仍有所怀疑所形成的占有。例如:小偷甲将偷来的手表出卖给“知情”的乙,乙对手表的占有即为恶意占有。拾得人对遗失物的占有亦为恶意占有。

  二者区分的意义最为重大:①权利人请求返还占有物时,善意占有人有权请求权利人支付保管、维修等必要费用;恶意占有人则否。②无权的自主占有人 “使用”占有物导致占有物损坏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善意占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③无权占有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善意的自主占有人,“不论是否具有过错”,仅负返还现存利益的责任,对其他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恶意占有人“不论是否具有过错”,不仅负有返还现存利益的责任,对权利人的其他损失亦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1)直接占有。指直接对物进行事实上的管领和控制。例如:一般而言,质权人、承租人、保管人为直接占有人。

  (2)间接占有。指并不直接占有某物,但依据一定的法律关系而对于直接占有人,享有返还占有请求权,因而对该物间接形成的管领和控制。间接占有的构成要件有三:①具有出租、借用等占有媒介关系;②对直接占有人享有返还请求权;③直接占有人为他主占有。例如:出质人、出租人、寄托人为间接占有人。

  分类的意义:①占有被侵夺时,间接占有人不享有自力救济权,直接占有人可以实施自力救济。②直接占有可以独立存在;间接占有不能独立存在。

  4.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1)自主占有。指占有人以将占有物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对物进行占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人的占有固然为自主占有,但是小偷的占有、侵占遗失物的拾得人的占有、无效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占有、均为自主占有。也就是说,自主占有不以享有所有权为要件,凡是“把自己当成所有人”的占有人都是自主占有人。

  区分的意义主要在于取得时效以自主占有为要件。

  (2)他主占有。不具有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对物进行的占有,为他主占有。一般而言,凡是基于占有媒介关系占有“他人”之物者,如承租人、保管人、质权人与留置权人的占有,均属他主占有。不过,一旦他主占有人“变了心”,想将占有物据为己有时,则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

  5.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

  (1)自己占有。指占有人自己对物进行事实上的管领和控制。辅助占有之外的占有均为自己占有。

  (2)辅助占有。辅助占有,指基于雇佣关系,受雇主的“指示”而事实上控制某物。“辅助占有不是占有”,以雇主为占有人。例如,甲雇佣乙操作某台机器,乙为占有辅助人,甲为占有人。

  区分的意义:①占有辅助人虽然事实上管理、控制某物,但并非占有人,指示占有辅助人为占有的人才是占有人。②占有辅助人既然不是占有人,占有辅助人对物的管理或控制被剥夺的,占有辅助人不得通过“公力救济”行使占有保护请求权,因为他不是占有人。但是,占有辅助人可以实施“自力救济”,因为他行使自力救济比较方便。④占有辅助人基于雇主的指示而先占无主动产的,占有辅助人不能取得无主物的所有权,由雇主取得无主物的所有权。如雇人在小河打鱼,雇用人基于先占取得鱼的所有权,而不是打鱼的人。

  〖真题(2005-3-7)〗甲遗失一部相机,乙拾得后放在办公桌抽屉内,并张贴了招领启事。丙盗走该相机,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丁出质于戊。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乙对相机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     B.丙对相机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

  C.丁对相机的占有属于自主占有     D.戊对相机的占有属于直接占有

  (二)无权占有人与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物权法》

  第二百四十一条  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第二百四十二条  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四十三条  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二百四十四条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因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当赔偿损失。

  考点解析

  (Ⅰ)有权占有人与占有物其他权利人的关系(★)

  《物权法》第241条规定了处理有权占有人与占有物的其他权利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有权占有分为两大类:①基于合同债权而占有,此种占有不仅涉及物的占有,还涉及物的使用、收益等利用方式,因此有权占有人与物的权利人(主要是所有权人)之间的关系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合同法的规定予以调整;②基于合同创设的物权而占有,对这种有权占有的调整,不仅适用《合同法》调整,更主要的是适用《物权法》予以调整,如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的占有。

  (Ⅱ)无权占有人与占有物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物权法》第242条、第243条、第244条是有关无权占有人与占有物的“权利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定,这里所谓的“权利人”,不经指占有物的所有人,还包括其他权利人,如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债权人。

  1.无权占有人使用占有物导致损害的责任

  根据《物权法》第242条的规定,因无权占有人的使用行为导致占有物损坏的:①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②善意占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无权占有人对权利人的返还责任

  根据《物权法》第243条的规定,权利人请求无权占有人承担返还责任时:

  (1)善意占有人与恶意占有人都应当返还原物及孳息。

  (2)善意占有人有权请求权利人补偿因维护占有物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恶意占有人无权请求权利人补偿因维护占有物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3.占有物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承担

  根据《物权法》第244条的规定,无权占有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

  (1)善意占有人、恶意占有人都应当将因无权占有的动产或者不动产毁损、灭失所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返还给权利人。

  (2)作出上述返还后,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①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论其是否具有过错。理由在于恶意占有人不仅明知缺乏占有的本权,也缺乏道德上的正当性,在法律上并无保护的必要,因此课以较重的责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占有物因为不可抗力而毁损、灭失,恶意占有人也要承担赔偿责任。②善意占有人(主要指自主占有人)无论是否具有过错,均不承担承担赔偿责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善意的自主占有人即使基于故意导致占有物毁损、灭失的,也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这一点上,《物权法》具有中国特色,与其他国家的规定都不相同。

  〖真题(2006-3-93)〗房地产开发企业甲急欲销售其开发的某住宅区的最后1套别墅,遂打电话向乙、丙、丁发出售房要约,并声明该要约的有效期为1个月。要约发出后第10日,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该别墅,乙支付了全部房款,但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第21日,甲与不知情的丙签订买卖合同并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第25日,甲又与不知情的丁签订了买卖合同。第26日,该别墅被意外焚毁。下列关于乙的权利义务的何种表述是正确的?

  A.若房屋未焚毁,丙有权要求乙搬离房屋

  B.若房屋未焚毁,法院应确认该房屋为乙所有

  C. 乙对房屋的占有属于善意、自主占有

  D.乙应向丙赔偿因房屋焚毁而造成的损失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

  《物权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考点解析

  (Ⅰ)占有保护概述(★)

  占有虽为事实而非权利,但法律对占有本身亦提供保护,法律保护占有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占有背后的本权,维护财产秩序和社会平和。为达此目的,不仅有权占有受法律保护,无权占有亦受法律保护。即使是无权占有,任何人都无权诉诸“私人执法”,不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无权占有人的占有。在此意义上,小偷的占有和所有权人的占有,均受到法律保护。一言以蔽之,占有保护的功能体现了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人不能以私力改变占有的现状”。

  占有被侵夺、妨害或者有被妨害之虞的,占有人有权行使占有保护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包括占有回复请求权、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的行使,不要求对方具有过错,不要求请求人受有实际损失。占有保护请求权是物权法的保护方法。

  因占有被侵夺或者妨害而受有损失的,占有人有权请求侵权损害赔偿,这是债权法的保护方法。

  (Ⅱ)占有保护请求权(★★★)

  1.占有回复请求权

  占有回复请求权,指占有被侵夺的,占有人有权请求侵夺人及其继受人回复其占有,返还原物。 占有回复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有权占有或者无权占有被侵害人侵夺。

  所谓“侵夺”(法条用“侵占”一词),是指非基于占有人的意思,采取违法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物的控制与支配。占有的动产被盗、被抢,占有的不动产被霸占均属于“侵夺”。因此,非因他人的“侵夺”而丧失占有的,不享有占有回复请求权。符合《物权法》第34条规定条件的,可以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

  (2)请求权人必须是占有被剥夺的占有人,有权占有或无权占有、直接占有或间接占有均非所问。惟须注意的是,直接占有人可以请求侵占人向自己返还占有物,间接占有人只能请求侵占人向直接占有人返还占有物。

  (3)被请求人为占有的侵夺人及其继受人。

  (4)须在一年的除斥期间内行使。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惟应注意,占有回复请求权消灭的,不影响占有被侵占的物权人基于《物权法》第34条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

  2.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

  占有人对于妨害占有的,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所谓“妨害”,指以侵夺以外的方式妨碍占有人对物的占有。如在他人占有房屋的门前堆放垃圾、在他人占有的车库前停放汽车等。即使物的所有人对占有物构成妨害,占有人也有权请求排除妨害。如出租人对承租人的占有构成妨害的,承租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

  妨害必须是非法的或者不正当的。如果妨害是合法的,比如邻居基于相邻关系排放适量的油烟、造成少量噪声,占有人具有容忍的义务,其不享有妨害排除请求权。

  3.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

  妨害虽然尚未实际发生,但是占有有遭受他人妨害的现实危险时,占有人有权请求他人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发生妨害占有的后果。

  例如,他人在占有人占有的房屋附近开挖地窖或者进行地下施工,确有危害房屋的的现实可能性的,占有人有权请求他人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再比如,邻地的围墙可能倒塌,有妨害占有人占有土地的危险,占有人有权请求消除危险。

  (Ⅲ)占有回复请求权与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区别(★★★)

  《物权法》第245条规定了占有回复请求取,《物权法》第34条规定了返还原物请求权,这两个请求权可以发生竟合。例如:甲的手表被乙抢走,甲既可以对乙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也可以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但这两个请求权系属不同的请求权,具有以下主要区别:

  1.法律依据不同。占有回复请求权的请求权基础是《物权法》第245条;返还原物请求权的依据为《物权法》第34条。

  2.请求权人不同。占有回复请求权的请求权人为占有人,不要求是物权人;返还原物请求权人必须是物权人。

  3.要件不同。占有回复请求权以占有被“侵夺”为要件;返还原物请求权以相对人为“无权占有人”为构成要件。

  4.权利行使的期限不同。占有回复请求权应在 “自侵占发生之日起” 一年内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的行使不受时间限制或者受长期时效期间的限制。

  5.目的和效力不同。占有回复请求权具有维护财产秩序,保护社会和平,限制权利人以私力救济剥夺无权占有的规范目的;物权返还请求权的规范在于保护物权人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无权占有人在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后,并不能继续保有占有的利益,在权利人请求时,无权占有人应当依据《物权法》第243条的规定向权利人返还占有物及其孳息。

  〖真题(2007-3-57)〗甲向乙借款5000元,并将自己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质给乙。乙在出质期间将电脑无偿借给丙使用。丁因丙欠钱不还,趁丙不注意时拿走电脑并向丙声称要以其抵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请求丁返还电脑

  B.乙有权基于其质权请求丁返还电脑

  C.丙有权基于其占有被侵害请求丁返还电脑

  D.丁有权主张以电脑抵偿丙对自己的债务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