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程建平:开启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篇章
2025-11-05 15:36
教育部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所在,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关键行动,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意见》紧密围绕五方面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为夯实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提供明确指向,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发出了行动号角。

  一、紧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核心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关乎自身的成长发展,更加关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深刻影响着高校整体政治文化氛围。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接触频繁,对广大学生的思想行动影响更加直接、更为密切,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意见》着重突出新时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全面领导,完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教师党建引领,使广大青年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时,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深入学习、深刻认识、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牢青年教师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意见》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构建起常态化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压实高校党委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引导青年教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激发立德树人内生动力,守好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阵地。广大高校要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履行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强化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创新教师思政教育形式,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教师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二、紧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这一首要之举、关键之举抓牢抓实。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使命和职责。广大青年教师在从教之初就要将涵养师德师风作为必修课,树牢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高尚师德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提出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十项机制,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组合拳”,推动贯通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各环节,打造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促进师德高线引领与底线要求相结合,引导广大教师践行高尚师德,坚守师德底线,为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广大高校必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青年教师引进、培养、考核、聘用、晋升等管理全过程,探索完善新入职教师培训与教师资格准入衔接制度,引导青年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三、紧扣高校青年教师服务战略能力提升突破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如何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细用才,更好地激发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是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意见》明确要求,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重点,精准规划引才岗位,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强化各类资源统筹协调和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这为广大高校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推进引才育才工作改革,科学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意见》要求完善科研考核评价,科学设置考核周期,客观评估个人与团队贡献,加强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和成果应用评价,创造激励创新、审慎包容的学术氛围,这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开辟了良好土壤。广大高校要锚定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系统谋划、供需相宜建强青年教师人才队伍,要通过系列务实举措,引领青年人才阶梯式发展成长、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引导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挑大梁”“当主角”。

  四、紧扣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着力点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是高质量教育的前提。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其专业能力发展对于培养卓越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广大青年教师既要深入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实践和创新,与时俱进革新自己的教育教学;也要持续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本领,强化前沿探索、产出高质量成果,反哺教育教学,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青春动能。

  《意见》聚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强化精准赋能举措,提出建实建强教师发展中心,推动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交流,配备职业发展导师,支持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合作,为高校青年教师长期发展提供专业化平台支撑。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双线能力提升,《意见》推动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团队赋能工程、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等举措,重点支持青年教师提升数字化时代的教书育人和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能力,赋能青年教师在育人科研两方面持续发展,助力广大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教育力量。广大高校要适应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结合学校实际,用实用好相关政策支持,系统构建自身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整合学校各方面优质资源,完善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全链条保障,营造追求卓越的教学科研氛围,推动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人才发展格局。

  五、紧扣高校青年教师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支撑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新生代力量,既处在学术专业成长的关键期,也面临家庭、子女、安居等生活现实需求的压力期。做好青年教师管理服务,有效纾解青年教师后顾之忧,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对于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积蓄长远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直面青年教师待遇、工作生活压力等问题,明确提出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权,减轻年轻教师非教学科研负担,解决生活困难,关注身心健康,鼓励采取多种办法提高青年教师待遇,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引导高校青年教师心无旁骛,潜心育人、专心治学。广大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服务保障工作,系统设计青年教师薪酬待遇、子女教育、家庭住房、办公空间、卫生健康等方面服务保障内容,积极营造潜心教学科研的优良环境,切实增强青年教师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程建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