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院系篇之化工学院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37年,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化工院系之一。2005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长期建设,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博士组成的较完整的科学育人体系,已成为化工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
学院现有教授4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5人,讲师20人,博士生导师33人,98%具有博士学位,68%具有海外学术经历,47人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项目),教师入选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获何梁何利奖等。同时,拥有校外导师、兼职教授60多人。目前在校本科生869人、硕士生647人、博士生77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5人。近年来,学生获国际、国家、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120多项,先后被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其中连续15年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中获两冠一亚,并两次代表中国前往美国参加全球总决赛,进入全球前十;获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多名老师被教育部授予中国互联网+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学院2次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教书育人效果显著。
学院拥有国家级碳氢资源清洁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陕北能源先进化工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西部资源药物绿色智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工程中心等十余个教学科研平台,5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2个院士工作室,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室,现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在线MOOC。近三年来获批或签订各类科研项目260余项,累计经费超2亿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14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2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20余项,具有良好的学科声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B+档。
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工程技术领域优秀人才为己任。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管理干部,也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独立创业的企业家。超60%毕业生在化工、石油、煤炭、航天、兵器等行业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化学工程与工艺
2005和2017年分别入选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基于化学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及西部化工、能源产业的区域特色,致力培养能系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化工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理念、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从事化工、能源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生物工程
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理念、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产品大规模制造的科学原理,熟悉生物加工过程流程与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能源化学工程
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是全国首批建立的10个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之一。2017年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立足陕西,充分利用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区域优势,持续围绕“绿色低碳”“智慧能源”“节能环保”等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将“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助力“双碳经济”发展。
4、制药工程
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本专业立足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致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系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药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制药工程问题并体现经济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法制观念、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能够在团队协作意识下开展组织管理与沟通合作,在文理工兼修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制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质量控制与管理、工艺与工程设计、技术与产品研发、产品经营与服务等工作,或进入相关学科继续深造。
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09年和2010年分别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从1978年创办至今,始终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行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过程”及“控制”为两翼,以本为本,践行科研育人观念,构建知识传授-问题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专业技能,能在现代过程工业特别是过程装备本体与控制系统及相关领域从事智能装备与系统设计优化、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紧密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以培养解决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构建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院建设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工程伦理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毕业生合影
学院全面践行“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和育人水平,近年来共计投入2000余万开展教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条件显著提升。现有两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延长集团、陕煤集团、陕鼓动力、长庆石化、华陆、西安杨森、西安巨子等4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了多层次实践平台及延伸式教学体系,通过“以学育赛,以赛促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20年承办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2022年承办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西北赛区决赛、2023年承办了陕西省化工设计大赛,为优秀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交流舞台,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新时期,学院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事业,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近年来先后获批各类教学研究项目40余项,获各类教学成果奖5项;建成了《化工原理》、《化工设计》、《工程制图》等MOOC10门,出版《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化学化工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能源化工计算软件及应用》《能源化学工程概论》《药物与精细有机品合成》教材5部,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1人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化工设计课程团队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近期,范代娣教授等完成的《以生物制造产业链为导向的生物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荣获2024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此外,《面向新兴产业,产教研融合的生物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杨玉环
2021级生物工程专业
杨玉环,中共党员。曾担任化工学院全媒体中心执行主任,校级心理协会宣传部部长。获国家奖学金1次,西北大学一等奖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1次;获得2023年西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顺利结项;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合成生物学竞赛银奖等。现已推免至武汉大学。
时光飞逝,回首校园时光,满是珍贵回忆,感恩所有遇见与帮助。希望学弟学妹们莫负韶华,勇敢坚定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敢于尝试,别怕犯错,成长往往藏在试错的路上,“尽力,无悔!”。请相信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张致铭
202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张致铭,连续两年获校奖学金、睿昊奖学金;获得“星烁励智”奖励基金;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优秀结题);作为第一负责人参加陕西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二等奖;参加陕西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银奖;现已推免至西北大学。
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四年的时光匆匆即逝,有突破的欣喜,更有成长的光芒。放开手去挑战创新竞赛,去企业实习感知行业脉搏,珍惜与同窗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这里的每个方程式都在书写着传承,都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愿学弟学妹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既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有柳暗花明的智慧。此去前程似锦,不负韶华。

陆伟
2021级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陆伟,中共预备党员。曾担任西北大学校学生会工作人员、化工学院学生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获西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特等奖学金),多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主持参与两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并结题。现已推免至清华大学。
大学时光如同指尖流沙,转眼已至终章。站在毕业的路口回望,那些挑灯夜战的论文、激烈角逐的赛场、反复打磨的方案,都在诉说着"再试一次"的力量。别让"万一不行"的顾虑绊住脚步。那些没拿奖的比赛、被退回的论文、落选的竞选,看似遗憾,实则是成长路上的珍贵礼物。不必焦虑未来的方向,享受当下的步履不停。愿学弟学妹们带着少年心气破浪前行,把青春的热烈与纯粹,都写进追逐理想的路上。

冯智鹏
2021级制药工程专业
冯智鹏,在校期间,连续两次获得西北大学一等奖学金,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和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曾参与省级和国家级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现已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学四年如烟火般绚烂短暂,却照亮了整个青春。图书馆的灯火、社团的欢笑、课堂上的碰撞,都成为记忆里闪耀的星光。重要的不是完美结局,而是敢于尝试的勇气和持续成长的过程。愿你们永远保持少年意气,像春种般野蛮生长。前路或许荆棘密布,但沿途的风景同样珍贵。带着母校赋予的智慧与热忱,在更广阔的天地书写属于你们的精彩篇章。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张永
2021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张永,中共党员,担任班级宣传委员。曾获得西北大学一等奖学金3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连续两年获得成图大赛机械类先进成图技术赛道国赛三等奖和省级二等奖。现已推免至西北工业大学。
大学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岔路口,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努力学习,也可以选择积极参加竞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面对众多的选择,大家或许会感到些许迷茫,但希望大家能够勇于尝试,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坚定地走下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