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三下乡,返家乡”暑期实践活动:民族团结共富裕,量大学子入北疆
2021-07-26 10:0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2021年7月,中国计量大学青翰布尔陶亥帮扶团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布尔陶亥苏木进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是由该学校生命科学学院九名大一学生组成。从浙江杭州到内蒙古布尔陶亥,他们径直跨越1786公里,只为将自己的的专业知识带到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民族大团结,各民族进步繁荣贡献青年力量。

  布尔陶亥苏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地处准格尔旗西北部,一般海拔高度1145-1413.8米,户籍人口仅10624人且以蒙古族为主。
  入户走访,实地了解脱贫攻坚情况
  在布尔陶亥苏木团委的带领下,队员们到达了蒿召赖嘎查村,调研村民生活现状。蒿召赖嘎查村民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因境内林木繁茂得名,该地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43户共849人。
  帮扶团入户走访,先后去到当地几户村民家中。当地村民多以养猪羊牛和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为生。他们和蒙古族大叔交流了政府的禁牧政策,在禁牧期间,政府会给予牧户补贴,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恢复草场的作用。在养殖大户王玉兰王姐的带领下,他们进入了大规模的养猪场,实地观察了村民的养殖体系。在牛场还和村民们一起喂牛,边交流边给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了切实了解政府对农牧民更多的政策,帮扶团一行来到了村民赵永全家,赵永全今年57岁,家有一个女儿,是位光荣的人民老师。帮扶团成员在和他的交流中了解,国家的“十个全覆盖”、“危房改造”工程政策的实施,每户都收到了5万元左右的住房改造资金,村民的房屋也从土木结构改造成了砖混结构的住房,大大的提高了居民住房安全。
  “现在的交通方便了,家家户户都有车,能互相串门,每个月初六、十六、二十六还能前往乡镇赶集。以前吃的都是玉米窝窝头和苦菜,每天从早上干活干到12点,下午再接着干。现在吃的都是大米白面,各类肉食也不缺。早晚天气凉快的时候去地里干活,热了就回家休息了。”赵永全满脸笑容地对这群大学生说道。
  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这群不怕脏不怕苦的大学生看到了脱贫攻坚政策为村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制度自信大大增强,也为之后进一步推进“三下乡”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基地,记录学习民族文化活动
  7月11日下午,青翰布尔陶亥帮扶团来到了国学研学基地,学习和帮助宣传民族文化。研学基地的建立初衷,是为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当代青少年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让新时代中小学生更直观的、实际的了解农耕文化,弘扬传统农耕精神、传承农耕文化,在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丢失动手能力。但研学基地也同样面临授课和宣传手段跟不上青少年的兴趣点等问题,授课内容也相对单一。
  为帮助改变现状,帮助宣传民族文化,帮扶团为研学基地制作了系列宣传片,帮助工作人员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研学、训练营、户外课堂等为载体,将国学作为主体课程,设立户外课堂、专题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朗诵艺术、太极文化、作业辅导等课程的特色教学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以及家长关注民资文化,主动学习民族文化,为文化自信奠定扎实的基础。
  蒙汉双语,设计系列旅游宣传手册
  在实践过程中,这群大学生始终怀着对内蒙古地区少数文化的向往,实地参观了当地几个对外开放的文化旅游景点。去到过尔圪壕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记忆博物馆,当地民俗博物馆,医药博物馆,准格尔王爷府、水镜湖。深受震撼的同时,成员们饱含着情感,为当地的多个旅游景点精心制作系列旅游宣传手册,队员中有蒙古族同学,同时也将旅游册做成了蒙汉双语。与此同时,队员们还运用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工具记录、宣传他们眼中的布尔陶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关注到蒙族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嘛”一名成员诚恳说道。
  药园劳作,结合专业特色促进中药发展
  这群远赴北疆的大学生分别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药学和生物学专业。在策划实践前期,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个村集体经济的药材示范基地之后,便积极的准备相关的中草药知识。在了解到当地村民只是种植向外销售,并不药用这些草药时,他们实地考察了药材基地,并帮助村民进行劳作。在获得了充分的材料之后,帮扶团制作了药材宣传手册,向当地人普及中草药的相关知识他们还邀请药学专业老师加入到这场帮助当中来,为实践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团结民族,促进蒙汉文化友好交流
  在实践间隙,帮扶团成员走进布尔陶亥敬老院,陪伴那些年事已高的留守老人们。在敬老院里,青翰小队成员们为老人们表演了带有自己家乡特色的歌舞小节目,老人们也弹起了扬琴,打起了节拍,唱起了满汉调来欢迎青翰小队的到来。
  满汉调又称蒙汉调、蛮汉调等,是蒙、汉两个民族音乐长期交融后形成的,兼具汉族信天游、山曲(亦称爬山调)和蒙古族短调的风格特点,是蒙、汉文化交流的结晶。
  这种民间小调,不像陕北汉族民歌那样苍凉,也不像蒙古族长调那样忧伤,它自由发挥,自得其乐,自编歌词,淋漓尽致地表达着歌者的心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委宣传部副部长贾广华说:“‘蒙汉调’是根植于鄂尔多斯高原文化土壤中的一个新型民歌品种。从生成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它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并成为具有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特点的一个民间歌种。”
  队员们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下了这些温暖的时刻,并且剪辑成了短视频。呼吁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内蒙古,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近些年,暑期社会实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是把青年和社会紧密相连,农村、基层,这些地方与象牙塔里的生活太不一样了。这群中国计量大学的学子不在意距离风险,不害怕条件艰苦辛劳,远赴北疆,他们个人的收获一定是十分有意义的。而我们也可以看出,“青年服务国家”早已不再成为空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责任编辑 吴文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1-06-11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