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外老师家访出“奇招” 家长“不用打扫坦然面对”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李芷逸)夏日的炽热,挡不住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老师们家访的脚步。新学年家访季,老师们各出“奇招”,书写温暖育人故事,让教育的温度,在一次次奔赴中传递。

打破常规,桌游里的成长洞察
705班班主任蔡明子,最初尝试一对一家访时,发现家长会刻意打扫屋子、准备水果零食,“那种期待里带着负担的氛围,很难触达家长、学生的真实状态。”蔡老师坦言。于是,她推出了“桌游家访”。
师生见面会时,孩子们填写的个人与家庭资料,成了蔡老师“备课”的依据——依据爱好特长分组,“西游百科”“单词大招(英语)”“脑洞大开(数学)”“智力运动(棋类)”,与学科结合的四大桌游主题点燃家访现场的氛围。

学生组队PK,家长与老师围坐交流育儿日常。“学生们会为‘单词大招’争得面红耳赤,又默契协作。他们在游戏里的思维和团队感,是比课堂上更鲜活的。”蔡老师笑着说。
游戏间隙,她还会找孩子一对一交流,从他们嘴里打探熟悉同学的性格,侧面拼出孩子的社交世界。参与桌游家访的学生谢梓彦说:“原来家访可以这么玩!和老师同学一起战斗,感觉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解锁家访新场景,运动中的师爱同行
703班班主任钭梅杰,选择用登山家访的方式,带孩子和家长“走”近彼此。8月16日清晨,“老和云起”集合点,孩子们背着小包、穿着运动装,眼神里透着期待。“原本以为家访就是坐在家里聊天,没想到能和老师、同学一起爬山!”学生洪奕萱开心地分享道。

登山途中,钭老师一边留意孩子们的体力分配、互助瞬间,一边和家长唠家常:“看着孩子主动帮同学拿水,才发现他责任感这么强,平时在学校没机会观察这些细节。”一位家长说。
九年级班主任范东炎也察觉到孩子们在家可能会有的紧张状态,把家访地点约在了学生经常训练的若水校区羽毛球场,借熟悉环境让孩子安心交流。山路和操场串联起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师生、亲子间的信任与了解。

出行36计,“移动”的家访更温暖
新一年级副班主任沈梅悦,腿伤未愈却心系家访,轮椅、助行器、电瓶车等成了她的“家访神器”。“孩子们的期待,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沈老师说。
班主任王魏瑜瘦弱却有大能量,借来电瓶车、轮椅、助行器等,一路鼓励:“沈老师,加油!我们一个都不能少!”15个孩子的家,在两人“移动”的奔赴中,被爱填满。

奔赴童真星海,“星星”里的成长期许
产假归来的崔扬华老师,因中队名“满天星”,为孩子们准备了特殊礼物——藏着种子的“星星”。
“在成长的浩瀚宇宙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希望种子发芽,能见证他们在爱里茁壮成长。”崔老师在朋友圈写下的话,满是期许。
收到礼物的高昊同学迫不及待地给种子浇上了水:“我要天天给星星浇水,就像老师和爸爸妈妈浇灌我一样!”
让家访卸下“负担”,回归沟通本质
“有家长说,为了家访从早忙到晚收拾屋子,我们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情。”赵骎校长坦言,“家长们的顾虑我们一直记在心里——担心家里不够整洁、害怕和老师没话聊、顾虑隐私被打扰,这些都让家访变了味。”
正是出于这种理解,学校格外鼓励老师们创新家访形式。“家访从来不该是‘检查’,而是‘看见’。”赵骎说,“不管是桌游里的欢声笑语,还是山路上的并肩前行,哪怕是推着轮椅走过的那段路,只要能让老师看到孩子最真实的样子,让家长放下顾虑说句心里话,这样的家访就有了意义。”
“我们会一直探索更贴心的方式,让家校之间的桥,越走越宽。”赵骎说。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