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姚佩琦 倪佳)8月31日,5439名新生来到浙江工业大学,开启他们的新旅程。新生中有一只名为“葵仔”小家伙,时而挥着圆乎乎的手掌与新生击掌,时而停下来歪头倾听提问,它的本体是由浙工大学生研发的一款机器人。
作为2025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份惊喜”,“葵仔”在新生来到校园的第一天,就为新生拉开了学校“人工智能+”的创新大幕。
智能葵仔:会聊天、能“造”礼的AI迎新使者
“你好呀!”来自宁波的新生小林刚走进朝晖校区大门,就被眼前的“葵仔”机器人吸引。
机器人立刻停下脚步,圆圆的眼睛眨了眨:“Hi,你好,我是葵仔,欢迎你成为浙工大的一员,和我一起开启新旅程吧!”当小林好奇地问:“能送我一个小礼物吗?”葵仔立刻回应:“好的,一个可爱葵仔马上开始制作,请稍等哦!”
话音刚落,不远处的3D打印机便启动程序,几分钟后,一个迷你版葵仔玩偶就送到了小林手中。
据介绍,这只“葵仔”机器人由浙工大融媒体中心师生设计外形,由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历时三个月研发。该机器人深度融合了大语言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一方面搭载了团队自主训练的对话模型,能精准解答新生关于报到流程、校园设施等常见问题;另一方面,“葵仔”用机械臂为新生精准递送学校文创礼品,每送出一份礼物,都会同步更新报到数据至后台。
“学院为我们开放了实验室平台,刘安东导师从对话模型和具身智能算法部署与优化,到硬件的调试,都给予了全程指导,这为‘葵仔’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持。”团队成员、博士生孙宇豪介绍,“我们这款机器人能载重200斤,所以特别适合迎新时帮新生搬运行李。同时它也细腻,能‘拿’起直径5毫米的向日葵,为新生送上暖心开学祝福。”
与“葵仔”机器人联动的3D打印站,则是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创新学校学生团队的创意成果。通过提前录入的葵仔三维模型,新生只需告知“葵仔”机器人自己想要的款式,就能现场打印出一个个迷你3D葵仔公仔。“我们从设计建模到设备调试,与学校融媒体中心反复磨合了十多版方案,只为让新生感受到这份由学长学姐亲手送来的文创礼物中藏着的心意。”团队成员、大三学生郑庆平说。
AI赋能全场景:从文创设计到报到全流程
迎新创新不止于机器人互动,浙工大今年的迎新文创产品,从明信片、钥匙扣到团扇、帆布袋,均由学校融媒体中心创意设计工作室设计。现场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的“葵仔”AI迎新短片,由学校融媒体中心“π-AI工作室”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产生。
师生们借助AI设计工具,根据“葵仔”形象生成了多组文创方案,都融入了AI分析的新生兴趣数据。AI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通过风格迁移技术,让文化标志、校区地标等元素自然融入文创产品。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报到点,AI一站式报到指引帮助同学们熟悉新校园;信息工程学院的机器狗背着行李箱,沿着算法规划的最优路线送新生到宿舍;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的机器人讲解员则在教学楼前向新同学介绍专业特色……
这些“黑科技”背后,是各学院学长学姐用课堂所学搭建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服务网络。据统计,今年浙工大朝晖校区迎来5252名新生,屏峰校区迎来187名新生,智能化流程能让报到效率显著提高。
科技展搭台:让前沿创新走进学生生活
为了让新生更直观地感受校园创新氛围,学校在始业教育期间特别策划了科技展,其中将会把“人工智能+”创新团队成果集成展示给新生,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校学长和学姐的创新作品。
“我们正在和学校网络安全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对接虚拟人的合作,希望借助学校科研成果,不断增加学校官微吉祥物‘葵仔’的功能,更好地服务师生校友。希望通过迎新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专业知识如何应用在生活中的便利场景。”学校宣传部部长姜少飞表示,“最终目标是让人工智能不仅是实验室里的课题,更成为师生触手可及的工具,真正赋能学习与生活。”
从会聊天的机器人到3D打印的定制礼物,从AI报到系统到学生自主研发的科技展品,浙工大用一场充满“人工智能+”的迎新活动,为新生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未来的窗口——在这里,创新不仅是口号,更是师生用专业学识铺就的成长阶梯,是校园里触手可及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