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程世利 陈瑜韬)近日,为响应“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惠民乡村”活动号召,在郝文清、程世利等教师的指导下,嘉兴南湖学院社科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凤凰山下十姑娘口述史料采集、整理与宣教”活动。团队深入海盐县各村实地调研,对“凤凰山下十姑娘”群体进行了口述史料采集,并为个人事迹建立口述史料档案。
20世纪60年代,海盐县10名回乡女知青成立了科学实验小组,前后有37名姑娘加入。14年来,棉花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148.8斤,比同期大田高出79.5%,她们的事迹登上《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等多家报刊,其代表还出席了首都国庆观礼,“凤凰山下十姑娘”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先进集体,本次活动受到了海盐县妇联、海盐县档案馆、澉浦镇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团队成员曾多次前往“凤凰山下十姑娘展陈馆”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展馆内的老物件、照片、报纸等,还前往档案馆、妇联、镇政府和村委会进行交流座谈。在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对“凤凰山下十姑娘”群体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采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团队也为该馆撰写了讲解词,方便大中小学生群体进行考察研学。
在澉东村村委会等部门的帮助下,团队陆续前往海盐县城、澉东村、镇中村、六里村、南北湖村和福州等地,登门采访,跟随十姑娘们的讲述,追忆十姑娘的芳华,课题组成员进一步了解了种棉史的细节。团队还设计出了一系列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涵盖了生活用品、文具、装饰品等多个领域,以此作为宣传和推广十姑娘精神的媒介。另外,实践团还精心设计了多种研学路线,筹备了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让十姑娘的事迹得到更好的宣传,使十姑娘的精神得到更好的研究和传承。
据悉,实践团会将口述史档案、采集到的旧照片整理后移交海盐县档案馆、澉浦镇政府和海盐县妇联等相关部门,以便学者研究和相关部门的宣传利用,同时,根据调研成果梳理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立“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培塑十姑娘文化IP和升级十姑娘纪念馆展陈等相关建议,部分成果已被采纳。后续,实践团还会不断深化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
据悉,实践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采集到的口述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形成完整的口述史档案。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将移交至海盐县档案馆、澉浦镇政府和海盐县妇联等相关部门,为后续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基于深入调研成果,实践团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多项建设性建议,包括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十姑娘文化IP、升级展陈馆数字化展示系统等,部分建议已得到采纳并进入实施阶段。
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十姑娘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