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红船旁师者荣光 嘉兴大学9位教师获“陈省身育人奖”
2025-09-11 17:0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周清)在第41个教师节之际,嘉兴大学教师最高荣誉称号“陈省身育人奖”评选结果揭晓,9位优秀教师获此殊荣。

  陈省身育人奖分设“陈省身卓越育人奖”和“陈省身优秀育人奖”。本次“陈省身卓越育人奖”得主为吕延勤研究员、潘煜双教授,他们深耕教坛数十载,以先进理念领衔团队、转化科研成果,在教学与办学影响力的突破中彰显卓越担当。

  本次“陈省身优秀育人奖”获得者有徐煌、李海东、李志勇、汪娟、洪坚、钱大可、鲁俊丰等7位老师,他们或创新教学模式,或深耕科研育人,或践行服务担当,尽显人民教师立德树人风采。

  他们以红船旁的教育初心,将热爱与坚守融入课堂、科研与服务,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缩影。

  今天,我们对9位获奖教师的典型事迹进行简要介绍,致敬他们深耕三尺讲台的赤诚与坚守,致敬全校所有躬耕教坛的师者,也愿这份育人力量激励嘉大师者持续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潜心育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和浙江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嘉大力量。

  吕延勤

  吕延勤,男,研究员,校党委原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以“首创、奋斗、奉献”诠释教育初心,37年深耕思政育人领域。

  教学上,他带领团队挖掘红船精神育人价值,主持编写《红船精神》等教材,《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成为国家线上一流课程,惠及全国360余所高校数十万名学生,团队的相关成果有力支撑了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科研中,他聚焦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红船精神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在发表理论文章20多篇,专著5部,主持的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一等奖。他牵头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助力学校成功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红色文化研究与相关领域学术发展筑牢基础。他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红色基因的赓续发展贡献力量。他立足学校发展全局,主动而为,努力工作,在关键领域积极作为,助力学校发展。他既是红船精神的研究者、阐释者,更是红船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

  潘煜双

  潘煜双,女,二级教授,嘉兴大学商学院教师,1986年留校任教,39年深耕会计教育领域,获评浙江省教学名师,以“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为教育箴言,成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标杆人物。

  她创新育人模式,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推行“双导师制”,推动“互联网+会计教学改革”成全国试点;主持的“中级财务会计学”入选国家一流课程,获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带领会计专业逆袭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获批MPAcc硕士点,毕业生30%进入世界500强及上市公司。她深耕科研服务,她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软科学1项、10项省部级课题(3项重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本;成果助企业降本15%、拟上市企业估值提升20%、农户增收30%,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推广,团队被誉为“地方经济的智囊团”。

 

  李海东

  李海东,男,二级教授,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原副院长、G60研究院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原负责人,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科研与教学领域均展现出卓越能力与担当。

  科研上,他成果突出、实力过硬,主持及参与省基础公益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5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18件;完成“神舟飞船环控生保系统关键材料”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起整合资源确立5个研究方向,推动中心半年获市公益计划项目4项、授权专利18件、企业委托项目12项,到款经费近300万元,还搭建产学研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教学中,他作为省一流专业、省一流课程“高分子化学”的负责人,授课严谨细致,始终关心师生发展,获校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热忱的奉献精神,成为师生信赖的“引路人”。

  李志勇

  李志勇,男,嘉兴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长期扎根教学科研一线,以“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培育创新人才。

  教学上,他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6项省级荣誉,主持建设省一流课程,教学案例入选“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案例,获省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专项赛一等奖,课堂教学兼具深度与温度。科研上,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嘉兴市自然科学学术奖等多项成果;注重以研促教,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获全国大学生科技类竞赛奖项3项,以严谨的科研态度与扎实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

  汪娟

  汪娟,女,嘉兴大学文法学院教授,2014年到校任教,十余年来以“我有一讲台,足以慰平生”的赤诚,尽显师者担当。

  她是学生文学之路的“提灯人”,2016年起与每届新生定下“读书笔记之约”,累计批阅读书笔记近800万字,以文学经典点亮学生心灯,助力学生深耕文学专业。从教以来,主编校级重点教材一部,主持并完成2项校级教改与课程思政项目,指导2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0余篇学生论文,指导学生获全国商务秘书大赛团体奖3项,科研与实践中,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省哲学项目等课题,出版2部A类著作,发表CSSCI论文3篇,成果获省级哲学社会研究报告三等奖等,以文学之力传递信仰温度。

  洪坚

  洪坚,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36年深耕一线教学、20年投身党务工作,获浙江省“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她以红船精神筑思政根基,主讲《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等课程,参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总策划原创红色话剧《初心》,8年带领学生演出170余场,获80余家媒体报道,受众超4亿人次,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成为学校文化金名片。科研育人成果丰硕,主持教育部课题等20余项,出版专著2本,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全国铜奖等多项重要竞赛奖项。管理服务创新突破。推动文法学院成为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助力学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彰显全方位育人担当。

  钱大可

  钱大可,男,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05年到校任教至今,深耕数字经济领域教学与科研,以“实干赋能育人,服务反哺教学”的理念,成为学生成长与地方发展的“双引路人”。

  他深耕一线、成果卓著。主持省一流课程、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省微课比赛一等奖等5项教学荣誉;年均带教70人次,获国创项目2项、省创项目4项,指导竞赛获国奖3项、省奖31项,获评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完成政企委托项目14项,近五年横向到账超百万,6份报告获市厅级领导批示;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项,推动产教融合,获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称号,以实干践行育人与服务地方使命。

  徐煌

  徐煌,女,嘉兴大学医学院教授,深耕医学教育与科研一线多年,以严谨治学与创新实践,成为“新医科”建设的践行者。

  教学上,她成果丰硕,主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线上一流课程各1项,获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6项省级教学荣誉;主编《生物化学》等3部A类出版社教材,其中1部入选省“十四五”新医科重点教材;发表SCI教研论文2篇、核心教研论文3篇,探索的“科教融合、理实双驱”教学模式获省级认可。科研与服务中,她主持省科技厅公益性项目1项,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曾挂职嘉兴市科技局、担任市科技特派员,现兼任中学科学副校长,以专业所长服务地方,她始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饱满的教育热情,在医学人才培养路上稳步前行,成为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鲁俊丰

  鲁俊丰,男,嘉兴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2010年怀揣教书育人初心到校任教,15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热忱的育人情怀,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他创新课堂形式,打造“有干货、有趣味、有惊喜”的“多巴胺课堂”。通过外语作品赏析、主题演讲辩论等多元形式,帮助学生突破“不敢说、不愿说”的语言学习瓶颈、拓宽中西文化比较和鉴赏视野,累计授课超4000课时,教学成效广受认可。他坚持以文化人,探索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整合优质嘉兴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外语德育课程《五彩嘉兴》,牵头编写介绍嘉兴地方文化的英语教材,带领学生开展沉浸式双语讲解,助力嘉兴文化对外传播。通过深挖地方元素,不断拓宽育人渠道,有效推动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作为班主任,他将办公室打造成学生的“暖心港湾”,以“亦师亦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用15年的坚守践行“教育之业路虽远,真情实意近咫尺”的教育理念,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温暖的引导者和同路人。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