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郑立克)下午5点20分,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门口,渐渐安静了下来。
学生小陈并没有踮脚张望家长的身影,而是从容地从“等待接送区”取出一把蓝白色小方凳,转身又从移动书架上抽出一本《昆虫记》,和身旁同学交流书里的“虫虫趣事”。
这把凳子,是她和许多晚接孩子的“专属休息位”;那个书架,是他们探索故事的“知识加油站”;那条长凳,成了放学后延续友谊与欢乐的“互动小天地”。
自2020年起,学校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轻便小方凳整齐叠放,孩子自己取用、用后归位,从小培养责任与秩序;移动爱心书架陈列多种读物,让等待变成安静的“阅读微时光”;舒适长凳区成了“社交客厅”,孩子们猜谜语、玩手指游戏、笑声不断;橄榄绿教官暖心陪伴,蹲下来和孩子聊天说笑,悄然化解每一个可能孤单的瞬间。
“以前总怕孩子站着累、心里慌,现在接他时或是看到他认真看书,或是看到他和小伙伴玩得正欢,特别踏实。”家长李女士笑着说,现在孩子反而常抱怨:“妈妈你怎么不再晚点来?我刚刚差一点就赢啦!”
一把小方凳、一个书架、一条长凳、一次亲切的陪伴——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织起了一张温暖有力的“守护网”,诠释着学校“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这不仅是贴心的延时服务,更是无声的成长课。孩子们在等待中,学会安排时间、友好相处、共享快乐——原来,“被晚接”的日子,也可以变成一天之中特别的“小美好”。
“我们始终坚持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学校书记宋莉表示,“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传授,更体现在这些看似细微却充满温度的关怀中。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准点接孩子,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既缓解家长的焦虑,也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即家庭’的温暖。让每一个孩子安心、每一位家长放心,是我们始终不变的追求。”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