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超九成 非师范生近七成 607位杭州市直属学校新教师迎“入职第一课”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李潋)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607位充满朝气的新教师,紧握右拳庄严宣誓。
8月15日上午,杭州市直属学校2025新任教师培训开班暨入职仪式在杭州师范大学叔同剧场举行,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宁、杭师大副校长戴丽敏及教师工作处相关负责人,现场见证新教师“入职”。
这607名年轻教师,将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最新参与者,为杭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一股新活力。

“入职第一课”连续七年为新教师蓄力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史上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入职第一课”现场,高宁带领新教师回顾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爱国三问”,同时,重温了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文字。

从2019年开始,高宁连续七年为新教师讲授“入职第一课”。作为曾有16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他授课的核心议题始终围绕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引发的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家精神弘扬等展开,同时,他还从自身的从教经历、教育感悟出发,与新教师分享教师成长的核心需求。
现场,高宁表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人性光辉的闪耀,一个称职的教师一定会胸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种仁爱之心,当我们身上有了无数的真善美闪光瞬间,那就是我们的精神在升华,那一刻我们就无限接近于教育家。”
最后,高宁以浙江出品、火爆出圈的动画片《浪浪山小妖怪》的结尾语“献给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激励新教师开启寻根、铸魂、扬帆、追梦的教育人生之旅,把个人之小我融入国家民族之大我,基奠人生远航的压舱石。
高学历、多元化的新教师向往“美好教育”
近年来,杭州每年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在100所以上。今年,杭州第九中学树范学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杭州市长河第二高级中学、杭州市源清第二高级中学4所优质高中开办,新招聘教师达253人。
2025学年,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开展教师招聘4批次,共计报名26871人次,录用教师861名,录取比例仅3.20%。其中,研究生占比85.37%,本科生占比14.63%;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47.74%。
“杭州不仅拥有动人的‘美好教育’实践成果,也是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的高地,深深吸引着我。”新教师代表、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新教师王照淇,在发言中真切地表达了她选择杭州的理由。

无独有偶,像她这样向往杭城的教师不在少数。今年,共有607人参加新任教师培训,这些新教师呈现高学历、多元化的特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93.6%(其中博士研究生7人),较2024年提升6.7个百分点;非师范专业背景者占比达68.7%,反映出杭州教育对复合型人才的强劲吸引力。
王照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非师范专业背景的她坦言,面对教学经验的空白她曾有些许忐忑,但她坚信杭城教育的实力,“希望能在杭州的教育沃土上,在三尺讲台的实践中,在学生的未来和杭州‘美好教育’的画卷上,增添属于我们这一代教师的色彩。”
创新培训体系为新教师“角色”转变筑基
从学生到在职教师的角色转变,对新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比如,来自非师范类专业的新教师曾崔炜和刘健都,他们对于“如何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如何平衡学校工作与生活”“现如今有哪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等问题,求解之心十分热切。
而此次培训,正是锤炼他们教学和育人硬本领的“起点”。杭师大副校长戴丽敏表示,学校在教师培养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将竭力办好新教师培训。

记者了解到,今年新任教师培训在“个性化培养”上有三方面创新:一是“分类施训”,考虑到普教、职教培养重点的差异性,依托直属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细化成14个学科组:二是“靶向补能”,专门为非师范教师开设夜间技能选修课,内容涵盖课堂组织、板书设计、师生互动技巧等师范技能核心模块;三是“实践闭环”,在各学科基地内构建“示范观摩、模拟授课、导师诊断”的培养链条。
此外,在“数字赋能”新时代的背景下,今年,新教师培训新增了“人工智能与课堂的创新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数字素养”等专题培训,着力强化新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另外,培训新增技能类非学分“选修课”,内容涵盖课堂教学策略解析、数字教学基本功、教师语言艺术等,为新教师快速夯实教学基本功提供分层递进的成长路径。
据悉,在接下来的培训中,607名新教师将根据学科分组,通过理论研修、模拟授课、导师诊断的闭环模式,完成从“准教师”到“合格教师”的关键蜕变。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