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肖薇)“今天,让我们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卷,把心里的敬意剪出来……”9月29日,宁波财经学院的《剪纸》选修课上,该校传统民艺创新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张霞儿拿着红纸正在教学生们围绕“剪纸寄情忆英烈”主题创作剪纸作品。
“咱们宁波也曾是抗日根据地,那些为家乡、为国家牺牲的英烈,都该被永远记住。”张霞儿举起一张平整的红纸,指尖捏着边缘轻轻晃动:“剪纸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非遗,今天咱们不用笔墨,就用这剪刀,把对英烈们的崇敬‘剪’进纸里,让红色记忆看得见、摸得着。”
“传统剪纸靠手绘打稿容易走形,用设计软件能让线条更精准。”视传专业的章瑞珈将设计稿打印出来覆在红纸上,“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更规整,也能让传统剪纸和现代设计结合得更紧。”大二学生顾诣瑛则主动创新,将同学们的作品制作成AI动画视频,让静态剪纸“活”了起来。
“这些作品里,有传统剪纸的‘魂’,更有红色记忆的‘根’。”张霞儿老师拿起一幅“英烈群像”组合剪纸说,学生们把宁波本地英烈故事拆解成一个个剪纸元素——四明山的轮廓、抗日标语的字样、英烈的典型姿态,再用“拼剪”技法组合起来,“就像把历史碎片用非遗技艺重新编织,让年轻人既能看懂剪纸的美,又能读懂背后的牺牲与坚守。”
“把非遗技艺变成红色教育的‘活教材’,既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民艺的魅力,更能引导他们从英烈故事中汲取力量。”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剑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非遗传承+思政教育”融合路径,让更多年轻学子在动手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剪纸的纹路中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