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匠心补痕!宁波财院师生为慈溪抗战纪念塔“焕新”
2025-09-02 14:36:00
宁波财经学院

  (通讯员:陈彦丹 王轶群)当激光束在慈溪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斑驳的塔体上轻轻扫过,附着多年的污渍缓缓褪去,模糊的碑文与图案逐渐显露清晰轮廓;当填补材料被精心填入空洞,破损的塔身重新恢复规整,仿佛时光倒流,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在慈溪抗战纪念塔身熠熠生辉。昨日,受慈溪市文物保护中心委托,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的师生,满怀崇敬之心,用专业技术为这座承载着抗战记忆的纪念塔“焕新”,让红色印记在匠心守护中重焕光彩。

  这座纪念塔藏着一段慈溪人不能忘却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浒山镇傅家路村(今古塘街道上傅家社区)的胡文坤、胡尧德等青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赤诚奔赴前线,此后便杳无音信。1948年,乡贤胡德茂感念英烈壮举出资修建此塔,让英雄的名字与故事有了具象的承载。2019年,纪念塔迁址至现地,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群众、学生前来瞻仰,感受那段烽火岁月。

  时光荏苒,风雨侵蚀让纪念塔渐显沧桑:塔体表面蒙着厚厚的污渍,碑文模糊难辨;多处出现的空洞与破损,不仅影响外观,更让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面临“褪色”风险。“必须尽快修复,不能让英雄的痕迹被岁月抹去。”修复工作启动前,指导老师曹明博士望着塔体上的裂痕说。

  修复现场,曹明老师指导学生操作激光清洁设备,精准去除塔体表面污渍,让碑文图案重新清晰呈现。“填补空洞更要讲究‘严丝合缝’。”处理完表面污渍,师生们又转战破损处。他们先仔细清理空洞内的浮尘与碎屑,再根据塔身材质调配填补材料,用小铲子一点点将材料填入,反复按压、打磨,力求与原有塔体融为一体。“每填一勺材料,都像在为历史‘补疤’,容不得半点马虎。”参与修复的学生宋玉婷一边擦拭额角的汗珠,一边告诉记者,“这种近距离触摸历史的感觉,比在课堂上学到的更震撼。”

  “这座塔不是普通的建筑,它是红色历史的‘活化石’,每一道砖缝、每一段文字,都记录着先辈的牺牲与抗争。修复它,不只是修复一座塔,更是守护一份不能忘却的记忆,用实际行动传承爱国精神。”曹明坦言,带学生参与修复,也是想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沉浸式”感悟历史——当亲手让模糊的碑文重见天日,当亲眼看到破损的塔身恢复庄重,对“责任”与“使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后续我们会持续开展这样的红色文化保护实践活动。”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夏柯院长表示,学院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让更多学生走进红色遗迹,用专业知识为历史“护航”,让青春力量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接力棒”,让英雄故事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永续流淌。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