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俞佳 金利川)在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种育人理念。从细心的学生助理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从静谧的咨询室到生机勃勃的露台,从个体辅导到团体活动,构建起立体化的心理支持网络。
细致入微:前台助理的日常工作
今年是国栋进入浙江工业大学的第三年,同时也是他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担任心理咨询前台助理工作的第三年。
早上八点,国栋已经开始了他的工作。检查卫生、开窗通风、烧好热水,给绿植浇上水……他仔细地检查,确保心理中心的每一处都以最舒适的状态迎接来访者。
上岗培训时,老师告诉国栋,环境具有疗愈的功能,舒适的环境会像一个大大的拥抱,让来到这里的同学感到温暖和安心。
做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国栋熟练地打开电脑,查看心理咨询预约系统。一条条的预约信息里,是一个个倾诉的渴望,也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对于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国栋都会提醒他们签署保密协议。除非心理咨询师评估学生状况需要突破保密,在征得学生同意后才会联系相关人,否则是不会有任何信息的泄露的。
下午,心理中心的每个咨询室门口都亮起了“咨询中,请勿打扰”的黄灯。这是前台助理最忙的时段,国栋像是一个小秘书,接待前来咨询的同学、协调咨询师和同学们的咨询时间、引导同学们按照流程填写问卷……他有条不紊地做着这些,保障着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
“遇到同学临时调整咨询时间的情况,我们会及时与咨询师沟通协调,”国栋解释道,“即便是预约已满的时候,我们也会尝试为同学们争取额外的咨询时段。”
这样的工作常态背后,是心理咨询师们的温柔、包容与支持。咨询师们总能用温暖的微笑化解助理们的忐忑,也会细心询问每个预约同学的状况,在忙碌的工作中依然保持着这份细腻的关怀。
突发应对:特殊时刻的专业响应
前台助理每天的工作并不是完全按部就班的,有时还需要应对一些突发情况。除了上岗的一系列培训,助理们因为常常和心理咨询师打交道,有意无意地,他们也从和咨询师们的相处中习得了一些心理助人的技能。
那是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雪芹刚整理好所有的资料准备离开,一位同学哭着来到了咨询室。而这时,下一个助理以及咨询师至少需要一小时才能赶到。
雪芹给那位同学倒了一杯水让她坐下,听同学讲起了考试时漏做了一整面卷子时的沮丧和懊悔,雪芹也不由得揪起了心。但雪芹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她坐着,时不时地给同学抽一张纸巾。
就这样,一个抽泣着说,一个静静地听,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那位同学起身说,谢谢你,我好多了。雪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给了同学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陪伴智慧,正是雪芹在日常工作中和咨询师交流学习到的技能。这些从工作中学来的技能不仅帮助她妥善处理了这次紧急情况,更让她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调节情绪、应对压力。
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50余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常年驻守屏峰、朝晖和莫干山三个校区开展工作。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像雪芹这样的助理们不仅提升了工作能力,更在心理助人专业素养上获得成长——有的助理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有的甚至跨专业考取了心理学研究生,将这份助人的温暖延续下去。
多元服务:心理教育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为关注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很爱“没事找事”。每年新生心理健康测评时,问卷的最后会留下一个问题:“你是否需要心理老师的特殊帮助?”每当有新生勾选‘是’,前台助理们就会联系安排咨询师见面。
这些同学中,多数是想找个人聊聊,因为刚到大学这个全新的环境,存在一些适应性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契机。
紫林担任前台助理已经两年多了,她邀约过不少新生参加访谈,她说:“以前认为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能不去就不去,去了也要躲着所有人。但在这里工作后,我才意识到,心理咨询是很平常的,只要遇到心理上的困难就能来。”
“除了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有’解忧杂货店‘的邮箱服务,及时回复同学们的邮件咨询,此外,还会定期举办讲座、读书会、团体辅导、心理沙龙以及心理嘉年华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心理中心主任王慧说。
屏峰校区心理中心的露台是这种关怀的延伸。露台上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每个月都会招募同学开展园艺心理团辅活动。一小株植物穿透冲破石头,从夹缝里长出来,生命如此坚韧不屈,坚韧到能打动每一个来参加团辅的同学的内心。
建杰是屏峰校区的心理助理,这不是他第一次接触园艺治疗。还记得他之前心情不好,心理老师带他领养了一片露台上的油菜花,嘱咐他每次来上班都要照顾好花。老师会带着建杰观察油菜花的生长,一年四时,季节更替,油菜花的形态时时不同。冬季将近冻死却能在春天重焕生机,春天花期璀璨却短暂……建杰跟着老师观察生命,理解生命,也不断扩宽自己的生命。
就像向日葵永远追随太阳,浙江工业大学心理中心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在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学子们心灵的阳光,让每个人都能在这片沃土上,勇敢生长,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华。
(责任编辑:胡熙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