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我们创新性地开设了"全球能源治理微专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班精英培养模式。经过四年的发展,该项目已培养200余名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在选拔机制上,我们坚持严格公正的原则,同时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的线上课程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课程体系不仅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强化实践教学,我们特别设计了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特色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多边外交谈判的形式,深入探讨全球能源与气候变化等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胜任力。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的培养成效已经开始显现。目前已有20余名优秀学生进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习,这标志着我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培养体系,确保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中国教育在线:贵校是如何从平台协作升级到人才培养载体的?
江沛修:作为能源领域的领军高校,我校始终以培养时代先锋为己任,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们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国际平台建设方面,我校作为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的主席单位,于2023年发起成立了国际能源转型智库联盟。同年,我校还成功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能源绿色转型"教席单位,持续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2015年在克拉玛依设立新校区,坚持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为西部地区输送了大批能源精英人才。作为联盟主席单位,我们与全球顶尖能源院校保持着深度合作。
具体合作项目包括:
与美国塔尔萨大学开展定期学生交流,包括来华夏令营和"开学第一课"基地建设;
与阿联酋哈里法大学等院校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冬夏令营活动;
这些国际合作项目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作为联盟发起者,我们将继续扩大合作网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流动,为师生创造更多国际交流机会。
中国教育在线:贵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专属方案?
江沛修:我校创新性地推出了"国际胜任力提升工程",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该工程包含多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全球能源治理微专业是该工程的核心项目之一,专门致力于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这个微专业肩负着提升学生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使命。
在实践拓展方面,我们开展了多项特色活动。国际夏令营和冬令营项目,有效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定期承办国际能源转型主题竞赛,让学生在竞技中提升专业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国际处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共同开发了一系列能源主题的国际化课程和培训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成立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氢能、储能等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相关专业知识的平台。该学院以“双碳”为总体框架,培养适应全球能源转型需求的专业人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