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5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 专访贵州师范学院校长 王蜀黔
2025-07-30 15:06:00
贵州师范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近年来贵校在对外交流合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 能否分享最具代表性的合作项目或亮点?
  王蜀黔:近年来,我校在对外交流合作中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务实举措推动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多元合作网络,拓展国际“朋友圈”。

   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加入“中泰高等教育联盟”,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紧密的合作矩阵。通过校领导带队出访、接待境外高校来访等方式,累计促成113批次国境外交流,为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打造特色项目品牌,凸显交流实效。

  1.泰国中文教学实习项目:1.泰国中文教学实习项目:自2014年与泰国教育部合作启动以来,已持续11年选派100余名学生赴泰国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实习,形成了“选拔—培训—实践—反馈”的完整体系。2025年已派出的9名实习生赴泰实习,该项目因教学质量获泰国教育部高度认可,成为我校海外人才培养的标杆。

   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作为交流周的重要参与者,我校主承办了“华文教育学校校长论坛”“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等51项活动,促成73项签约成果。2025年新增的青少年跳绳邀请赛,将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花样跳绳结合,展现了“教育+体育+文化”的融合创新。

   3.华文教育辐射全球:依托贵州省唯一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为10多个国家的1000余名华裔青少年和教师开设中国文化、贵州风情课程,承办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选派教师赴马来西亚讲学,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深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提升师生视野。

  累计培养142名来自印尼、泰国等国的留学生,依托“千人海外留学计划”派出300余名学生赴境外学习,接收60余名泰国交换生。教师队伍通过国家留基委等平台,近百名教师赴海外研修,同时引进美国、爱尔兰等国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形成了“师生互派、中外互学”的良好生态。

  这些成果既服务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国际化动能。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与东盟等地区的合作,让更多师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成长,让贵州故事通过教育合作走向世界。

  中国教育在线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贵校有哪些特色举措?

  王蜀黔:我校立足“应用型、师范性、开放性”定位,以国际化实践为核心,通过多层次举措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成效显著:

  一、构建“五主”育人模式。

  以学校主导搭建合作网络、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教师主导提升素养、基地主创华文教育、平台主借外事活动,形成“师生互派、中外互学”生态。依托我校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为千余名国华裔青少年开设中国文化与贵州风情课程;推动教师海外研修、引进外教外专,促进教学理念与国际接轨。

  二、打造特色海外实践品牌。

   1.泰国中文教学实习项目持续11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泰教学,形成完整培养体系,成为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标杆,获泰国教育部认可。

   2.依托“千人海外留学计划”派出300余名学生赴境外学习,接收60余名泰国交换生,通过沉浸式体验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三、创新“教育+文化+体育”融合载体。

  深度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承办“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青少年跳绳邀请赛”等51项活动,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技艺融入交流,提升学生跨文化协作能力。

  在与东盟高校联合培养及短期交流方面,进展显著:

  1.东盟合作版图稳步扩大:加入“中泰高等教育联盟”和“中印尼产学研联盟”。2024年,我校前党委书记石培新率团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多地高校及教育机构,取得系列成果:与泰国教育部就大型论坛赛事举办、实习生选派、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等深化合作达成一致;与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开启与马来西亚公立高校首次合作;与泰国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达成共识,并在科技人员交流、学生互访、区域流域可持续发展、人文学科交流等方面深入交流。

  2.联合培养成效凸显:累计培养142名东盟留学生,累计100余名我校学生分赴泰国各地开展教学;与马来西亚高校探索“双导师制”“专业共建”,与印尼国立日惹艺术学院在艺术人文领域推进合作,近期还推动与新加坡高校在学生学历提升、教师培训等方面达成共识。

  3.短期交流多点开花:借助东盟教育交流周及华文教育平台,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华文教育校长论坛”“机器人挑战赛”等活动,促成73项签约成果;选派学生参与“中华文化大乐园”“教育部、国台办对台重点交流”等项目,将贵州故事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实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耕东盟合作,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更多“教育+”融合项目,让学生在跨文化实践中锤炼本领,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