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我们的高层次项目拥有28位专业专家。他们分别是在中国教育系统负责政策制定的相关领导、曾在国际组织担任高级官员者,还有在高校长期担任校领导、深谙学校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国际化建设的人士。这三类专家在我们的组织下,能够为学校开展“一校一策”的指导会议。即依据学校的相关需求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准分析,分析之后专家给出解决方案。
在痛点方面,各省的学校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马太效应”。发展欠佳的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且相互叠加。例如,学生英语水平较差、教师国际化能力不足、学校相关建设经费较少,同时校领导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重视程度有时不够。这四个问题叠加,给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启动或推进造成极大困难。此外,诸多学校受区域发展优劣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希望开展在地国际化,或用较少经费就近引进国际化资源,也会受到限制。
基于这些痛点,中科浩博在过往服务高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国际化工作纷繁复杂,学校犹如“千条线一根针”,学校需完成众多国际化考核指标。在此前提下,我们为学校提供共建服务时,通常先确定聚焦点,以其为突破口,解决并撬动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某一关键点。取得一定突破后,无论是校领导层面还是师生层面,都会受到鼓舞。当整体心态得到提振后,再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就能营造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基础,如此才能实现种什么种子都能开花结果,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因此,我们的高层次项目在中科浩博与专家的共同建设下,形成了几套不同的策略,以解决学校“99公里”加“最后1公里”的问题,确保最终取得成效。在此介绍三种目前较为有效的、学校常用的模式。
第一种是建立定向人才班。通过定向人才班,我们可以整合国际化课程,如全球治理课程、国际化职业发展相关系列课程,并将其融入虚拟人才班的教学计划,融入学生日常教学和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更容易树立长远志向,实现良好发展。
第二种模式是通过境外交换和实训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氛围,最终实现国际组织实习。我们有一个10:1的比例,例如,若一所学校派出20名学生到境外国际组织参与相关实训锻炼,结束后,我们基本能为这20名学生提供长期辅导和跟进,以确保其中两名学生获得国际组织或驻华使领馆的实习机会。这在我们过往实践中是能够实现的。
第三种模式是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训练营。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训练营类似一个综合性的讲座集合,可在学校集中开展约两天时间,学校不限人数,组织众多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在训练营中,首先向学生普及国际胜任力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教授他们英语能力、国际礼仪能力,关注全球化问题,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意识储备。同时,设有工作坊锻炼机制,让学生用英文进行模拟谈判和模拟面试。在有输入和输出的基础上,加上对学生岗位投递的长期跟踪,最终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获得国际组织相关实习机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