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电00后学子跨界造AI:用浙商特有腔调向全球“叫卖”
2025-06-18 14:21: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叶琛琰 卞广旭)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此起彼伏的外语询价声中,一群说着流利的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的"数字人主播"正在直播带货。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00后创业者童暄涵团队研发的"鹿鸣AI数字人平台"缔造的商业情境。这位刚褪去学士服的年轻人,以自主研发的双阶段语音合成技术和面部微表情算法,让中国民营企业家以数字分身突破语言壁垒直达全球市场。

  这个曾被授予杭电"媒体之星"的曾经校园风云人物,此刻却以科技创业者身份站在聚光灯下。她领衔研发的"鹿鸣AI数字人平台"不仅获得央视报道,更让义乌小商品城的商户们用"数字分身"讲着64国语言抵达全球客商。当经济学遇上计算机视觉,这位非技术科班出身的年轻人,正在给出中国民营经济出海“新范式”。

  跨界突围:从媒体之星到AI创客

  作为杭电“媒体之星”得主,童暄涵运营的校园新媒体矩阵曾创下单条视频百万播放纪录。"媒体经验让我更懂传播规律",童暄涵向记者展示其独创的"情感传播三角模型":将经济学供需理论、传播学议程设置与AI多模态技术融合。正是这种跨界思维,催生出"5秒建模+3句采声"的极简操作。

  义乌商户王老板用手机拍摄时,系统自动识别其招牌式"眨眼杀"微表情,从而将其转化为数字人砍价时的情绪武器。

  技术平权:让AI讲"地摊外语"

  "鹿鸣AI数字人平台"支持多种特殊外国方言,包括塞尔维亚方言、埃及土语、秘鲁俚语等32个亚非拉地区的方言。这支平均年龄23岁的团队创造性地引入"经济学生态位"理论,放弃追求完美播音腔,转而采集真实贸易场景中的"市井外语"。

  团队自主研发的两阶段语音合成系统显现惊人包容性:第一阶段音素编码器通过分析3.6万小时带口音语音数据,建立包含咳嗽、叹气等副语言特征的数据库;第二阶段韵律模块则捕捉浙商特有的"腔调",让AI输出的西班牙语自带商人快节奏的报价韵律。

  商业裂变:数字分身催生外贸新生态

  "我们让AI学会像人类一样用语气讲故事,"童暄涵边演示边介绍,输入“这款围巾产自浙江"的俄语文本,系统自动生成带货话术特有的上扬尾音和兴奋表情。同步运行的面部神经网更实现0.03秒级唇形同步,甚至能还原用户标志性的挑眉动作。

  记者了解到,这位非技术科班出身的青年创客,以自主研发的"鹿鸣AI数字人平台",通过5秒建模和3句语音采集技术,不仅破解了中小外贸企业语言壁垒,更以32种"市井外语"支持数家义乌商户实现订单转化率提升,生动演绎了"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新路径。

  在政策与创新的交响中,童暄涵项目已成为民营经济突围的微观样本:既通过技术平权让传统的义乌摊贩用上顶尖AI,响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关于“公平获取技术要素”的立法精神,又以订单经济带动多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样的创新创业案例,值得点赞。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