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电一学生为7名毕业学长写传记获出版 同学称赞“中国好学弟”
2025-09-27 08:4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程振伟)“我排着蜿蜒的队伍走向登机口,透过机场的玻璃窗,我看见天边一道曙光穿透了厚厚的云层,蓝紫色的天空泛起了淡淡的黄色,黄色渐渐亮了起来,变成了橙黄色,橙黄色渐渐弥漫开来,外面的世界渐渐清晰起来。”

  这么细腻、优美的文笔,出自杭电圣光机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倪则徐之手,是他刚在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光是最美的滤镜》一书中的一段。该书由学院院长作序,现已被配送至全国高校及省市图书馆。
  记者了解到,这本书是倪则徐为7名去年毕业的圣光机学院的学长写的传记,其中采用了散文、报告文学等写作手法等。
  这几天,《光是最美的滤镜》出版的消息,在杭电引发了不小的热议。一个热爱写作的工科生的暖心举动,也获得了同学们的点赞,都说他是“中国好学弟”。
  写代码和写作“都很美”
  “因为学生工作的需要,我采访了一些毕业生学长,深受感动,他们的奋斗足迹值得被探寻,他们的成长故事值得被看见,所以我就萌发了写一本书的想法,让更多的光芒闪耀并照亮。”倪则徐告诉记者。
  “几个月前,在课题组以及导师的帮助下,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并投稿了一篇学术论文。关于计算机视觉迁移学习用于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以帮助模型适应新的数据分布,提高泛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特定目标的识别和定位。该论文成功被第26届欧洲人工智能会议(26th European Confer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ECAI-2023)录用,我这次前往波兰克拉科夫参加欧洲人工智能会议就是为了汇报我在论文中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现在在清华大学读研的黄凡丁,对于自己大学的奋斗足迹被写进书里并出版,他表示“有点不好意思”。“倪则徐学弟,有一股子认真劲,采访我时说要好好写,没想到还出版了,我倒是希望我们的努力给学弟学妹们带来更多的前进能量。”黄凡丁对倪则徐的文笔之美赞不绝口,“工科生抢了作家的活,嘿嘿。”
  “秋天是广州最美的季节,漫步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园里,看到秋叶和繁花轻舞在唯美的诗篇里,我不禁怀念起杭电的秋天。多少次我曾转动镜头,按下快门,在四季更替中与时光漫谈,在湖光山色间听一曲如歌的行板,在光影交错中定格杭电的美。”
  这是《光是最美的滤镜》里另一位主角易煊的片段。她现在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倪则徐接着写了易煊在杭电“数学建模和编程之旅”。“学弟用小说写真实,用散文抒情,用报告文学写温度。我们被感动了。”易煊这样评价。
  学计算机的倪则徐认为,这些都很自然,“写作和编程很像,一个用语言构建逻辑,一个用代码搭建系统。都需要清晰的结构、精准的表达,以及对美的追求”。
  优秀也能千姿百态
  《光是最美的滤镜》这本书中的七位主人公,都很优秀,也不乏个性。他们当中有人考取了清华研究生,有人斩获国际赛事金奖,有人保研985高校,有人入职华为研发部门。但他们并非千篇一律的“学霸模板”,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青年。
  倪则徐刻意避开了“成绩罗列式”的写作方式,更注重挖掘每个人的独特气质与成长轨迹:
  黄凡丁,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者,科研论文登上欧洲顶级AI会议舞台。他在考研冲刺清华时毅然飞往克拉科夫作学术报告,只为不负三年心血。“纠结着,但最后都做成了。”
  余佳珂,从零基础踏入机器人世界,凭借对算法的痴迷,带领团队拿下创新大赛国银。他把编程比作“下一盘国际象棋”,步步为营,乐在其中。
  岑滨斌,科协主席,组织“云上科技节”“未来科技节”,推动学院科创氛围建设,最终圆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易煊,既是镜头下的摄影师,也是代码世界的建筑师,她将摄影中的光影美学融入编程逻辑,保研华南理工大学。
  高匡庸,国防协会骨干,军训排长到营长,一身戎装书写热血青春,最终考研上岸。
  许凯胜,历史爱好者却深耕自动化领域,社团、科研、学业三不误,推免至中南大学。
  黄向荣,硬件奇才,多项发明专利持有者,入职华为2012实验室。
  他们中有内敛沉静的科研者,也有阳光开朗的组织者。有技术狂人,也有文艺青年。倪则徐在书中有时会有感而发:“原来优秀不是一种模样,而是一种状态。当你做一件事时眼里有光,你就已经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了。”
  写作是“在别人中看自己”
  当校园记者,一不小心做到了极致,干成了作家水平。在倪则徐看来,“算是互相成就吧”。
  对倪则徐而言,这本书不仅是对他人的记录,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与成长。
  “采访过程中,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是我,能不能坚持通宵改代码?会不会在几次失败后放弃比赛?有没有勇气站在国际舞台上用英语演讲?”他说,答案不一定肯定回答,但那些学长的选择给了他方向。
  记者了解到,倪则徐大一过了英语四级、六级,包括口语,成绩优秀;大二过了计算机二级,他还是体育健将,跳高、跳远是他的强项。
  “作为传记,最重要的不是写人物有多优秀,而是要让大家有共鸣,看了以后能从人物的情怀和梦想、道义与担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激励自己、提升自我。”
  倪则徐接着说,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对大学生活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在感动、对照、思考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自我,审视过往,直面当下,迎接未来。
  杭电圣光机学院党委书记胡海滨对倪则徐和学长们“互相影响、互相成就”的行为很肯定,“作为学院,我们也要成就他们”。他告诉记者,“倪则徐在书中说,‘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学习、反思、修炼内心的过程。写作是在他人中看见自己。写这本书,让我有价值感,有归属感。’很显然,写书出版让倪则徐成长了。大学生有这样的心灵旅行,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