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奖励办公室/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管理办公室获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2024-03-12 12:44: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近日,陕西省政府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陕政函〔2024〕10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科技奖励办公室/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管理办公室获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服务顶层设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树立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的理念,推动学校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管理、高标准保护和高效益运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电子信息行业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了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相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有力保障。

  聚焦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一是强化专利布局,试点开展重大项目专利导航工作。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现在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移转化等各个环节,以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试点,围绕项目的技术方向、市场竞争、专利风险等提供技术研发路线以及优化建议,制定更加完善的专利布局策略。截止目前,已发布“6G全场景按需服务关键技术”等10余个项目的专利导航报告,并被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陕西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二是坚持质量优先,试点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学校搭建专用系统对拟申请专利的可专利性、技术竞争、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申请,提升申请质量。评估流程3个工作日,费用由学校承担,降低了科研人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目前已评5643件,学校搭建的申请前评估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保护,申请前评估标准已获得地方标准立项。

  强化标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一是做好风险防控,完善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形成“学校-院系-项目组”三级审批管理流程,对职务科技成果的基本信息进行有效披露,同时对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授权、变更、转化等环节进行分级审批管理,进行实时跟踪。二是健全链条管理,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加强对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法律状态、权利限制情况、成果受让方合法性、成果受让方资信和经营情况以及与学校关联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对成果转化项目及现金奖励等信息进行公示。

  多措并举,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一是盘活存量专利,持续做优专利增量,加快专利转化和产业化。对存量专利进行盘点、评估、筛选,形成4套分级分类的知识产权清单,对市场成熟度高的直接进行转化,明确需求的进行二次加工以及构建专利池等。二是创新许可模式,深入实施“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实施将发明专利以1元/件许可教师、0元/件许可学生使用2年,同时将138件专利免费许可给省内中小微企业使用、采取“延期支付”等方式支付许可费,目前,与中小微企业签订37项开放许可合同(涉及专利92件),为多家科技型企业完成融资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探索转化方式,试点实施“权益让渡”。鼓励科研团队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基础上,将科技成果的留存部分所有权,通过“赋权+现金”方式,让渡给成果完成人自主实施转化。学校通信领域6件专利作价1007.94万元入股某合作公司,学校将其中20%的收益以现金方式提走,将留存的成果所有权让渡给成果完成人,由团队完全持股。四是夯实转化基础,实施“先投后股”。为有效解决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探索建立成果转化项目遴选模型,对全体科研教师进行一对一调研,梳理可转化的科技成果,整理形成科技成果数据库、技术能力册、领域白皮书及高新科技成果汇编等。目前数据库中,可转化的科技成果200余项,技术能力1000余条,提高了校企合作对接的精准度。五是强化市场对接,实施“以演代评”。举办秦创原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按照“月度专场”的形式,打造“荣耀九秩-秦创新章”路演品牌。已举办20余场路演,参演项目、团队100余个,50余个项目成立了法人实体,37个项目在秦创原总窗口注册公司、落地转化,20个项目获得了春种基金、高校种子基金等融资支持。

  深化服务,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一是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设立成果转化职称评审序列。在职务评聘、科技人才引进、职务分级、岗位聘任等工作中,突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结果导向和实绩导向,建立成果转化绩效与专职人员收入分配挂钩的激励机制,增设成果转化单独序列,单独投放指标,鼓励教职员工从事成果转化相关工作。二是汇聚“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全职/兼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校工作,高效叠加政校企政策优势、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校招共用”相关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享受在职人员同等待遇,符合条件者纳入学校华山学者人才体系。三是设立高能级创新平台。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优势互补,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深化“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进陕西信息领域产业集聚。立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70余个集基础理论创新、应用研究、系统研制、产业转化于一体的校企合作机构,形成“即研即推、即研即转”的科技研发新模式,前置成果转化节点。四是组建专业队伍,推进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构建“学校-学院-科研团队”三级技术经理人体系,形成“专职+兼职+挂职”多层次转化队伍,共有100余人从事成果转化工作。定期对成果转化服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为校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专业的知识、技术、装备、团队管理和服务。五是坚持规范管理,统一遴选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从规范统一管理入手,招标比选多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及保护工作,确保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申请质量。

  政策红利促进成果转化。一是改革激活师生成果转化活力。近年来,学校成果转化项目合同签订及到款额以年均20%的比例逐年增长;全职/兼职引进高层次双创人才144人,师生双创人数3500余人,支撑了300余家在陕信息企业科技能力的全面提升,孵化了100余家科技型企业(其中3个入选西安硬科技企业TOP30)。二是产教融汇催生重大成果转化。微电子领域40件高价值专利许可给某公司使用5年,许可经费3000万元;高价值专利“基于传播时延的低轨卫星网络星间多址接入方法”许可给某公司使用2年,许可经费1010万元;高价值专利“基于FPGA的雷达回波信号采集/回放微系统电路芯片”许可给某公司使用20年,许可经费1050万元。三是成果转化带动创新能力提升。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屡创新高,牵头获批1项中国专利金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陕西省专利一等奖(三年一次,满额获批)。

  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陕西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西安市首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示范高校。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优秀单位”和“西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优秀单位”。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被陕西日报、《陕西新闻联播》、《陕西教育工作情况》、中国知识产权报和中国科学报相继报道,也被教育部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典型经验向全国高校进行推广。

  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这一主线,持续健全“884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强力支撑构建形成与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科学研究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的西电支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