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璐)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正式启动“文化素质教育新生导航体系”,以学院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院为核心依托,创新打造“专题讲座+行走课堂”双轨育人模式。该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大学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时尚设计文化等九大维度的系统性规划,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2025级新生量身打造贯通多元文化的立体化教育矩阵,全力擦亮入学教育“金名片”。
“当你们在深夜刷屏时,可曾想过千年前的苏轼也曾在中秋把酒问青天?”在首场“真理之学”多元文化讲座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专家沈松勤以苏轼词作为切入点,巧妙串联古今生活场景。他指出,面对相似的生存焦虑与意义危机,《水调歌头》所蕴含的宋词性灵智慧,至今仍能为当代青年提供精神突围的方向——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以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跨越千年的强大生命力。
除专题讲座外,该学院还同步推出“行走的思政课”专题研学活动,让文化教育走出课堂、贴近实践。活动特邀南湖革命纪念馆宣教部成员,以沉浸式舞台剧的形式演绎红色故事,生动再现革命历史场景;同时联合浙江省博物馆将《北上!北上!》特展“搬进校园”,让新生足不出校便能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有效突破革命文化教育的时空限制。“后续我们还将邀请枫桥法庭庭长杜敏丽走进校园,开展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拓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维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学院学工负责人陈璐介绍道。
在文化素质教育第一课上,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院长胡琦强调:“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本质在于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培养有正确文化立场、宽广文化格局、积极文化思维、远大文化使命的时代新人,它不仅在知识层面传道授业,更在精神层面涵养人格、塑造价值,在赓续传统与开创未来之间构筑桥梁。”学院文化教育素质研究院院长肖香龙表示,研究院将为每位新生建立“文化素质成长档案”,实现从“入学导航”到“毕业追踪”的全周期、个性化培养,持续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目前,该学院已形成“周周有讲座、月月有实践”的常态化机制,首月排期覆盖9大文化专题。这种将专业教育、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塑造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力量,深刻理解大学文化和文化成人的要求,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的转化,为青年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未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将持续深化“真理之学・文化浸润”品牌建设,通过“真理之学”多元文化讲座的体系化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推进校园文化教育与文化建设。同时,学院还将积极探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新时代大中小学一体化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力争为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浙理工科艺范式”。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