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曹刚剑 郭亚燊 摄影:郭亚燊)“原来江豚的嘴是圆圆的”“海豚才有背鳍!”11月16日,钱塘江畔的海塘边传来孩子们的清脆惊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环境学院在此开展的生态思政实践课上,30幅以“钱塘江文化”“保护母亲河”“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彩绘作品惊艳亮相,让素朴的江堤变身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态科普长廊,也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落地生根。

这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既是环境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实地党课,也是该学院零碳逸行协会的科普宣讲行动。自十五年前起,这条十四公里的钱塘江畔彩绘长廊,便以艺术化表达持续传递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共建的理念。此次活动中,师生们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精神、“两山”理念融入实地研学,通过沉浸式交流让生态保护理念入脑入心。

“调配颜料、勾勒线条、清理场地,虽然初冬江风微凉,但大家都干劲十足。”参与活动的环境学院学生姚露丹介绍,近6小时的实践中,同学们分工协作,专注创作的身影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边看边学,在彩绘前了解钱塘江生态保护知识。“这些彩绘不仅美化了江岸,更让环保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一位市民的感慨道出了现场不少人的心声。从单一环保宣讲到多元生态科普,活动既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也有效提升了沿岸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低碳生活习惯养成。
“把思政课堂搬到钱塘江畔,就是要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践行使命。”活动领队曹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实景课堂”,引导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传播生态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守护母亲河的过程中彰显青年担当。
(责任编辑:李思远 赵韵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